• =?utf-8?Q?[CDT]=20=E5=85=AD=E7=A5=9E=E7=A3=8A=E7=A3=8A=E8=AF=BB=E9=87=9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ue Apr 16 07:25:14 2024
    看到很多人问:网红猫一杯为啥造假会玩脱,到底是不是因为她无意触碰了“学生减负”这个问题?

    此外,一个千万粉丝的网红,为啥要造这么个假?图什么?

    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

    作为一个“准专业人士”复盘下。就不多作什么道德评价了,网上讨论已经很多了。只是就事论事。

    猫一杯造假为啥玩脱?“假的真不了”这些不言而喻的也不讲了,直接原因,应该是因为那个“假舅舅”。

    或者说,她和团队都料不到“假舅舅”接了招。

    从最开始捋起。猫一杯造假的时候,肯定是作了风险评估的。

    CDT 档案卡
    标题:从准专业角度复盘:猫一杯为啥玩脱
    作者:六神磊磊
    发表日期:2024.4.15
    来源: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主题归类:假新闻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她和团队当时应当是认为,“巴黎捡到作业”这个事是安全的,因为这个事儿有个特点:不落地。

    什么叫不落地?就是它不牵涉到任何具体的地方,也不牵涉任何具体的政府部门。

    注意看,她只编了一个“一年级八班秦朗”,没有说任何省市区,也不肯说学校名字。这就是鸡贼的地方。

    中国那么大,有无数个一年级八班,也有无数个秦朗。这样一个无头事件,它就不落地。

    况且作业本来就是假的,所以也不会有当事人;没有当事人,事件就永远是无头事件。

    这是他们造假遵循的两个“硬指标”:

    第一故事千万不要太恶劣,只能捡到作业,不能捡到孩子。‍‍‍‍

    第二信息千万不要太具体,只能捡到秦朗,不能捡到铁岭莲花乡池水沟子秦朗。‍

    这样就不容易玩脱。

    此处再插一句:为啥又会想出编个捡作业呢?

    因为是挺老的常见套路了。早在几年前,各个地方都有博主捡到过学生作业了。23年在意大利都还捡到过。

    当然,之前那些“捡作业”未必是假的,但总之这个梗很陈旧了,尤其近几年短视频流行之后,捡作业的次数涨得很快。

    有网民就发现,猫一杯“巴黎捡作业”故事刚出来,就有视频博主说必假,结果当时还被围攻。为什么能看出假?就是太套路了。同行看同行,还不是一眼懂,你穿不穿马褂都知道你是小说相声
    的。

    只有单纯的网民,到处找秦朗。

    有人说,呵呵,猫一杯“捡作业”,会显得学生负担重,会被零容忍的懂不。

    事实上不至于。一两本作业,非常严重吗?并没有。请记住,她造的谣,是捡到两本作业,并不是捡到两书包作业,更没有故意拿书包去称重。

    孩子旅游,带上两本作业,不算什么不能接受的事件。毕竟不是带着作业上手术台对不。

    毕竟她只是要流量,并不是要去死。她的造假视频,也根本没有敢往课业负担上去引导。

    再者,在后来的网民评论上也没出现“延烧现象”,往孩子的课业负担问题上去烧。倘若这个发生了,倒是危险的,可事实上也并没有。

    如果你还不信,可以看看各地官微、官号当时的反应。它们之中有不少去凑热闹转发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它是一个“不落地”的事件,这个谣是个“不落地”的谣。

    就算有某个学校给一年级学生多布置了点作业,小小地违规了,又咋滴呢?铁岭的学校,风陵渡的教委,绝情谷的公安,会去查证回应吗?不会啊,不挨着人家啊。

    所以猫一杯就认为自己基本安全。

    然而几天之后,随着事态发展,她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凭空跳出来一个“孩子舅舅”。

    当时跳出来的亲戚其实有好几个,但这个舅舅最扎眼。他说秦朗是我外甥,是西场小学的,而且IP是江苏。

    这一下麻烦了。本来“不落地”的事情,一下子给整落地了,给猫一杯脸朝下硬着陆了。

    这就像量子力学,不观测就不坍缩,一观测,就坍缩了。又好比薛定谔的猫,本来不会死,结果被舅舅一榔头把箱子给豁开了,猫也死里边了。

    江苏有几个西场小学?很好找啊。纯情的网民“全网寻人”,都去问候学校:你们咋不回应啊!你们出来致个谢啊!猫一杯那么善良可爱,你们学校不感动吗?

    甚至主流媒体搞不好还要跑去采访,看能不能做几条短视频完成工分。

    这下人家当地不能坐视了,你硬Q到人家头上了啊,搅得学校不安生啊。

    那人家不得来了解了解啊。不是我要查你,是你自己挂了我的号,进了我病房,躺我这儿了,还非说肚子疼。

    那你还怨我嘎你阑尾啊?‍

    不然广大患者误以为我医生没医德啊。

    这下口子就揭开了,“舅舅”是假的,那丢作业是不是假的啊。她属地是杭州啊,人家杭州也要查查啊。一排查出入境信息,没有这个秦朗啊。

    此刻猫一杯是真的慌的。团队对这个事应该是始料未及的。

    之前她们以为,不怕假的家长来认领,因为解释权在我,我宣布他是假的就行了,这个事就可以继续不落地。

    然而她忘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只要观测,就会坍缩;不只是真舅舅会导致坍缩,假舅舅也会导致坍缩。

    西游记里的葫芦记得不,答应真名被装,答应假名要也被装。‍‍

    于是猫一杯只好推拒,不要啊大夫我没病,不要听诊器,我怕凉。还赶紧出声明,说孩子找到了,到此为止打住吧。她们当时应该特别希望找个秦朗出来,把该死的作业认了。

    可事情到这个时候由不得你了。一查,果然造假,于是事情就这样摊开了。

    那么处理不处理?当然处理啊。造假实锤,影响又大,怎么不处理呢。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网上很多人好奇的:

    一个千万粉丝的网红,造这么个假,图什么?

    这是大家不了解网红对失去流量的恐惧。

    网红的一大典型特点,就是没有作品。如果有作品,那就不叫网红了。

    好比余华在网上也很红,但余华并不会恐惧大家不谈论他。他靠《活着》活着。

    网红是不行的,一个热点只能维持两天,撑死一周。在一波流量之后,就要马不停蹄去炮制下一波流量,剃网民的头。

    一着急,就忘记了一句老话:正月剃头死舅舅。

    原来并不是害死舅舅,而是一个被动句:死于舅舅之手。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6865.html

    Mon, 15 Apr 2024 11:15:58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Wed Jun 12 20:35:25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端午快乐:一个被营销号涂改掉了的全民记忆 作者:六神磊磊
    发表日期:2024.6.12
    来源: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主题归类:传统文化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文/六神磊磊

    这两天,在我的视频号下面,争论一直没停止过。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故事,告诉我们:记忆是怎么被人为涂改的。

    请看一个2012年的照片,这是“神九”航天英雄景海鹏在太空展示的一张照片:端午快乐。

    接下来的2013年,神十航天员又展示“端午快乐”,祝福全国人民开心过节。新华社等官媒都作了报道。

    这可说是堂堂正正、普天同庆的事。

    可是请问大家记忆中,还有这两张照片吗?还有“端午快乐”的祝福吗?

    似乎已经模模糊糊记不清楚了对不对。又似乎是一直以来,甚至是自古以来,都是“端午安康”。

    事实上,这个“自古”不过是八九年。

    但凡稍微年长的人,不妨回忆一下:十年前有这种不能讲“端午快乐”的说法吗?完全没有对不对。

    也就是说这个文化谣言的时间根本不超过十年。

    追溯事情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约莫2015年,有营销号发了这样的内容:“非遗专家杨光宇教授”指出,端午节是祭祀的节日,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然后这条内容就被疯转。

    而且注意,不是文化程度高的人开始转,是学历和文化普遍更低、年岁也更大的网民,还有家长群、老乡群等开始转。

    两三年之后,这个文化谣言开始很普及了。你说“端午快乐”会被人自以为是地纠正、驳斥。许多读者都发给了我类似的例子。

    就在四年前,我被一位老家的亲戚直接纠正:不能说“端午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这是“传统文化”。

    一些媒体和营销博主也加入了传播这个文化谣言,因为他们缺选题。

    到现在,九年过去,“端午快乐”几乎变成了全民的禁忌,企业、个人都不敢轻易说快乐,都换成了一个奇怪的“端午安康”。

    传统文化里有没有这样的禁忌,说端午节是“祭祀日”,不能说快乐,必须说安康呢?

    当然没有。这是一个营销号伪造出来的传统文化。

    说直白点,这是专门欺骗不太了解传统文化的大众(以及博主)的。

    古人“端午快乐”的例子不要太多。

    《全唐诗》里,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就说:“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超然玄览,自足为乐”。

    难道大唐天子还不如你今天几个营销博主懂传统文化?

    苏东坡写端午的词《浣溪沙·端午》,写姑娘们开心洗澡: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非常快乐。难道苏东坡也没文化?

    事实上,十年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报道里一直用端午快乐:

    海外华人也是如此。这是2006年马来西亚总理祝华人端午快乐:

    反之,十年前“端午安康”非常少,非常怪诞。

    结果,不到十年,人们的记忆就被一个营销号涂改了。

    人们好像忽然忘了十年前都是“端午快乐”一样,被一种奇怪的力量驱赶着,变成清一色的端午安康。

    老一辈的人固然忽然就遗忘了,而新长起来的年轻人,没有经历十年前的一切,更是认为自古以来就是端午安康。

    很多专家都纠正过。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导张颐武多次辟谣,说“端午快乐”完全没错。

    作家马伯庸也写过聊斋体的小说“安康虫”来讽刺这事。

    但是更多的人不会听。明明的真的传统文化摆在那里,从唐至宋、元、明、清,名臣、大儒、诗人都是端午快乐,可人们无视了,也不提了,提就是“你没文化”。

    旧文《乔峰的真正结局》里说过一段话:

    当真理和谬误一起赛跑,往往是谬误插上翅膀,而真理寸步难行。

    辟谣的往往干不过造谣的,因为辟谣利用的是人类的良知,而谣言利用的是人性的弱点。良知永远不是弱点的对手。

    更讽刺的一幕是,有人颠倒黑白,不讲逻辑,说:“你凭什么剥夺人们说安康的自由?”

    他们已经完全分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强加谁,谁在剥夺谁的自由了。

    这就是公众记忆被营销号涂改的全过程:

    一开始,有人炮制一个假的过去,遮蔽掉真的过去。然后大家的记忆会迅速被清洗,被植入伪造的东西,最后实现全体遗忘。

    再然后,一些迷糊的人会开始拼命捍卫这个假传统。

    好比原来都没有辫子,可是后来突然就誓死捍卫辫子了。

    而爱上一条辫子,只需要不到十年。

    还有人追问:为什么你老爱说“端午快乐”这个事?

    很简单,因为和很多朋友一样,我们天生就是不喜欢被脏手按头。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8882.html

    Wed, 12 Jun 2024 16:04:49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ue Jul 9 20:37:51 2024
    今天突然全都关心起了食用油的事。这让人都觉得不适应了。人们居然真的关心起自己来了。

    你想想,凡是涉及生活日用、油盐柴米的,这么久了,最大的热点都是些什么玩意?感觉大家早已经不关心切身利益和性命了,都忙着替领导分忧去了。

    CDT 档案卡
    标题:这油,我从小喝到大
    作者:六神磊磊读金庸
    发表日期:2024.7.9
    来源: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主题归类:罐车乱象调查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流量炒家的引诱下,人们忙着给品牌做屁股筛选,给老板做忠诚检查,给行业做成分鉴定,今天捶聚贤庄牌子没挂正,明天捶陆家庄标签不合格,争论香飘飘是真有种还是耍傻子,鉴定神农帮
    的水瓶盖子是真私货还是假私货,兴奋地准备揪去有关部门。

    搞了半天才发现,我勒个擦,居然本帮每天饭碗里的油有问题。

    而且根据报道,这油长期就是这样运输,套用一句著名广告词,咱还从小喝到大!



    搞笑的是,《新京报》刚报道时这事儿时,压根还没那么大热度。

    因为它是个严肃报道。这年头,报道谁看啊,大家爱看的是通报。

    结果等涉及的业界大佬一回应,热度嗖地上来了。通报来了,有得看了。

    古装剧都熟吧,道理是一样的,你见过几个老百姓爱看书啊,都只爱看榜文,城门口永远那么多人。

    其实,这件事很好地回答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打开个小本本都能记事,但为什么要有严肃媒体?

    道理既深刻又简单,因为严肃媒体会进行严肃的议程设置,进行调查采访,作规范的新闻表达。换句话说,用做新闻该有的样子去做新闻。

    严肃报道会不会可能也有问题?当然有可能,再正规的厨房,理论上厨子也有可能干一切坏事。

    但是它无法像流量营销号,直接味精裹着大便,说吃吧这是惠灵顿牛排。

    甲博主说听说萧峰杀师,乙博主说听说萧峰杀父,丙博主说萧峰经常半夜狼叫,丁博主得出结论那萧峰肯定是个狗东西——如果没有了严肃的调查报道,你看到的绝大多数热点都将是这种货色。



    我猜此刻,心情最复杂的是老干妈。她家活出了沉冤得雪的感觉。

    2017年,老干妈、海天等曾被查出矿物油超标,还说长时间食用可能致病,当时人人都一脸懵逼,既骂陶阿姨无良,又隐隐觉得事有蹊跷。

    结果四年后出来这个,册那,乍一看倒像错怪老干妈了,人五星大厨自己上厕所不洗手,能怪我打包送外卖的?

    此时此刻,感觉老干妈都像《甄嬛传》里妃子呜呜地哭,七年了,大家终于知道妾身没存心做坏事了……

    有的博主就抢着说,破案了,老干妈是被坑了。

    但有一说一,你说到底她家是不是下游受害者?前后这两件事到底有没有联系?估计很难说清了。

    不禁郁闷得又干了一碗老干妈。



    其实心情很复杂。各位知道么,哪怕以前在央媒,监督批评涉及类似这样的对象,也是要非常审慎的,证据要核了又核。

    毕竟人家的级别和块头在那,万一证据链稍有错漏,对方反制起来,那会是很犀利的。

    所以我是很佩服这个报道的当事记者和签发人的。

    出于安全稳妥,在此也应该说说被批评单位的几句好话。

    怎么夸呢,毕竟人家是率先回应的,而且主动开展排查,要“举一反三”,态度也算是好的吧。

    江湖就是这样的。萧峰被大众围杀,身死崖下;丁春秋免其一死,被长期软禁;慕容博则深刻反思,然后在少林寺当高僧。最后大家都会得到应有的公道。

    只不过对大佬来说,这事是反思;对老干妈来说,算是个反转。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已经吃下去的东西,就只有反刍了。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9537.html

    Tue, 09 Jul 2024 11:31:55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hu Sep 12 20:43:45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足球是一个逆子
    作者:帅呆的sixgod
    发表日期:2024.9.12
    来源: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主题归类:中国足球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看到好多人在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足那么烂,还总有人看?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足球是世界运动。

    是世界运动,所以总有人看。

    相比之下,有不少运动,咱们明明成绩很好,一到奥运会貌似热度也很高,但平时根本无人问津。

    大家都不看,只有到奥运会时扎堆看一下。

    这其实压根不是看运动本身,你只是想看中国人揍外国人。

    对于足球,一切的一切都要先从“世界运动”这四个字上理解。

    既然是世界运动,你玩这个东西就必须讲世界的语言,不能讲方言。

    作者张三丰说得有趣,语言分两种,一种是“世界语言”,一种是“方言”。

    相比之下,武术就不是世界运动,所以咱不用非讲世界语言。

    发现没,如果我们的武术大师打输了,很多人往往会说:

    “上台的人根本不代表我们最高水平,高手都在山里。”

    “功夫是杀人技,我们打不过,因为不允许杀人。”

    “我们被迫用国外的规则,不公平,为什么不能撩阴踢裆。”

    “为什么要戴拳套,影响了我们点穴……”

    “偷袭,去骗,打我老人家……”

    这些就是方言。因为它不是世界运动,所以即便输了,我们也可以不讲世界语言。

    但足球不行。足球踢输了,有几个球迷会说:武磊、张玉宁这些人不代表中国最高水平,深山里的老头踢得更好?

    足球是杀人技,王大雷不能杀人所以吃亏了?

    我们用外国的足球规则,不公平,应该用中国规则,踢进去算输?

    这种声音很少对吧,就算有,也成不了气候,脑子正常的都不会信。不但不信,多半还要笑他二百五。

    还是那句话,因为足球是世界语言。

    麻烦就麻烦在这儿。如果可以只讲方言,我们早就赢麻了。



    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聊下一点了:

    为什么足球总是搞不好?

    不但搞不好,二十一世纪以来,足球人口还越搞越少,环境越搞越差?

    球迷说了很多理由:假赌黑,球员意志品质差,海参吃多了……等等。

    这些其实都不是根本理由,都只是表面上的。

    就说假赌黑、贪腐吧。

    假如以前足协不是贪官来搞足球,换了清官来搞,哪怕你换包公来搞,足球就能搞上去?你有信心么。

    “足球为什么搞不好”这个问题,你不能只从表面上浅层次来理解。

    必须从甲方的根本的工作方式上来理解。

    什么是甲方?不但足协算甲方,各个地方、城市、部门也算甲方。



    甲方做事,根本的思路是什么?

    概括地讲,一句话:最高效地分配和利用资源。

    记住关键就是两个字:高效。

    什么叫高效?

    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重要的KPI。这才叫高效。除此之外,都叫低效。

    这样你就能理解足球的问题了。

    打个比方,《红楼梦》里,宁国府和荣国府中间有块地,请问这块地应该用来做什么?

    答案肯定是盖大观园。

    因为元春姐姐要来省亲对不。

    盖大观园,就叫高效。哪怕银子花得淌成海水,哪怕元春只是来看一眼就走,也是高效。

    但假如用来给茗烟、甚至板儿踢足球呢?

    想瞎了心了对吧,谁敢搞这个,还不被珍大爷捶死。

    因为这就叫低效。非但是低效,简直是负效,把大家的心都跑野了。

    金庸捐个图书馆,为什么之前要拆,因为放在那里显得很低效。

    甲方的工作思维里,所有的资源,都必须按照最高效——次高效——较高效的方式来使用分配。

    资源,那恰恰是非常稀缺的。

    而足球,偏偏是一个超级低效、不产出KPI,却又大量占用资源的东西,很奢侈。

    就跟你八十平米的房间里愣要放台跑步机差不多。

    有人不服气说足球怎么不产出KPI了?三大球难道不需要搞好吗?这是下文。

    此处说的足球,是指你家娃能踢的足球,它是极低效的,压根不出产KPI。

    当然只能靠边站啊!

    对比别的运动,比如高尔夫可以卖房子。

    所以前些年不但不需要鼓励,反而要叫停、刹车,否则地方老偷偷想搞高尔夫。

    可是搞野球场,搞设施,让孩子踢球,能卖啥?能拉动啥?

    “球场好房,半夜玻璃碎裂声,尊享惊喜生活?”

    何等低效啊!

    具体什么样的运动,才能让你家的娃玩一玩、搞一搞?说白了,就是甲方手指缝里漏出来的。

    要么是人家顾不到,要么是人家看不上,要么是可以捎带手搞一搞、不占资源的。那可以。

    比如乒乓球台,简单,稍微有点良心的开发商都能给你放两张。

    比如羽毛球,搞搞也不算难。

    这些,都算是手指缝里能漏出来的。

    可是人人踢足球?开玩笑么!

    资源要用在刀刃上,要用在KPI上!

    为啥八零后的人老感觉小时候踢了很多球,非常快乐?

    原因之一就是甲方那时还顾不上呗,还没有把资源都抓起来,手指缝里漏出来的还多,茗烟、板儿就还有地方胡闹一下。

    等到大观园、中观园、小观园成了KPI,你还想踢球?

    要锻炼,跳台阶去吧你。



    肯定有人说,不对,体育也是KPI里的一项,难道会不想搞好?

    那好,现在有请前甲方代表——苟仲文局长出场。

    苟局长要搞体育,请问他会怎么分配手上的资源?

    还是之前那句话,“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分配”。记住,高效是关键。

    比如他本人讲的:金牌,金牌,金牌!

    “项目中心是为金牌而生。”

    “项目中心不拿金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总局不拿金牌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拿金牌是总局的工作职责,是生命线。”

    说得很实在,人家关心的是金牌,压根没有你家孩子怎么踢球的问题。

    为了拿金牌,可以临时突击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

    试问国内有几个人玩冲浪的?你家孩子玩过冲浪吗?

    不管,可以“跨界选才”,练跳高的就不可以改冲浪吗?

    同样的道理,学武术的拉来突击练滑雪,练跳远的突击改练钢架雪车。

    要打败丁春秋,可不能从培养基础练起,直接灌顶虚竹不就完了。

    “跨界选才”选不出来,咱还可以归化啊,一个谷爱凌不就都搞定了!

    谁吭哧瘪肚管你孩子踢球问题啊。那不高效啊。



    你可能又说了,也不对啊,金牌很重要,但三大球也很重要啊。

    甲方之一的足协难道不想搞好足球?

    想啊,那怎么搞呢?

    还是那句话,再次出现——用最高效的方式分配资源。

    国足的头球不行?好,联赛里规定头球进一个算俩。

    要冲击世界杯了,好,联赛给国足让路,直接取消升降级!

    奥运会临近了,需要年轻球员,好,规定联赛每个队必须上2名U20球员,否则3:0判负。

    高效不高效?非常高效。

    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这么干的。

    有什么问题?没有啊。下级的队给上级让路;小赛事给大赛事让路;整体服务于全局;人民次关心的事给人民最关心的事让路。这有什么错,你就说有什么错。

    别的事上这样干都没错,怎么就放足球这就错了?



    这就又得说回足球这玩意的本质了。

    有人说足球是“国运平衡器”。啥平衡器啊,足球不但不是平衡器,反而是反骨仔。

    足球就是天生膈应人的。我们会什么,足球就不来什么。

    我们最擅长什么,教条。足球偏偏最不能教条。

    我们最不擅长什么,激发灵性,培养热爱。足球偏偏需要灵性和热爱。

    别的可以灌顶灌出来,足球这玩意偏偏灌顶灌不出来。

    足球不是归化一两个前锋能解决的。

    足球也不是单一的某个技术,是许多技术的综合。

    如果只比颠球,1993年茅荣荣早破了世界纪录了,七小时颠球五万次,牛不牛。

    问题是不能只比颠球啊。

    但凡足球可以圈一帮人苦练出来,咱们早赢麻了。

    经常有人说,就应该让一帮死刑犯上场,用枪顶着踢,进球就减刑,输球就突突,肯定赢日本!

    这是想多了。假如这样赢得了,咱们不好说,有的国家死刑犯早上场了。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可以高效地灌出来的。比如盖大楼、修地铁。

    但有一些东西是灌不出来的,比如文学,艺术,音乐,电影。

    需要空间、土壤、环境、时间。

    足球属于哪一类?更接近后一类。足球既是工业,也是艺术,是波粒二象性。

    我们以前批评过一种打仗的方法,叫“短促突击”。

    结果足球搞下来都是短促突击。

    左一突,右一突,最后椎间盘突出。

    真觉得未必非要搞足球。

    足球要好,需要孩子都能方便地踢上球,有场地,有时间,有很多的好的基层教练,有很丰富的梯队比赛,有一个健康的联赛,而且甲方领导还不能瞎整活。

    这太不高效了。光就最后一条,我不能瞎整我还当什么足协领导啊。

    之前推文说的,二十一世纪都过去四分之一了,如果你孩子还只能跳台阶、赌烟盒,连父辈小时候能踢的野球都踢不上了。

    这国足是三比零还是七比零,真的重要吗。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1410.html

    Thu, 12 Sep 2024 12:05:45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