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p Thingie
Sidebar
>>> Magnum BBS <<<
Home
Forum
Files
Dark
Log in
Username
Password
Sidebar
Forum
Usenet
SOC.CULTURE.CHINA
=?utf-8?Q?[CDT]=20=E6=91=87=E6=91=86=E7=BC=96=E8=BE=91=E5=B0=8F=E7=BB=8
From
Mobot
@21:1/5 to
All
on Tue Apr 30 20:36:38 2024
文章是很久写的,已经一年多了,,快两年了吧,断断续续修改了多次。上次我见到张永振是在北京。吃饭吧,我们上楼。那个湘菜馆的菜很好吃,太辣。我记得他一直在擦汗。我们一起
吃过好几次饭,我得出结论:他真的完全在意吃饭这件事,就像文中说的,他真的只是在完成咀嚼的动作。他关心什么?看他说什么吧。他和我聊他研究的病毒,他的求学经历。他的生活挺残
酷的,在新疆的生活和后来在上海的生活,都过于坚硬了。我会感到他这个人也是如此,直,是这个,这样的人会很容易得罪人吧?这两天他给我发来那些已经上了新闻的消息,我好像觉得如
果和他坐在那坚硬的地板上,就会感到良心上的安。
他去过很多艰险的地方寻找病毒,洞穴啊,野山啊,他摔断过自己的骨头。他的生日是1月1号,每年他会随着世界长一岁而老一岁。你知道科学家的生命有多久吗?你知道病毒的生命有多久吗?
下的日子,那生活,除了研究病毒之外,他也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像一个普通的老人那样买菜锻炼身体然后吃饭吗?我说了他热爱吃饭这件事。他只觉得世界上还有好多好多病毒是
类没见过的。我们渺小。对世界一无所知。是,他就是过于关心病毒本身了。
张永振
一个病毒学家的编年史
2022年北京的冬天几乎都有阳光,像上海很多阴冷的天。张永振有一年多没有回北京了,这里也是他的家。这次回京是一个机构请他做演讲,主题是如何发现及认识病毒。
CDT 档案
标题:张永振:一个病毒学家的编年史
作者:摇摆编辑小组
发表日期:2024.4.30
来源:微信公众号“摇摆编辑小组”
主题归类:张永振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23年1月6日我又见到了张永振,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刚好过去了一年。他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还是穿着那件深蓝色西装,眉头依然皱着。我们谈论的也还是那些让他付出很多代价的回忆,这些回
忆从2020年1月开始,其中大部分让人心灰意冷。
2020年张永振带领团队鉴定出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并率先向全球公开分享基因组序列。新冠病毒的及时鉴定与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全球共享,让全球病毒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发得以提
,用哈佛大学教授Sabeti的话来说,张永振的做法,间接挽救了无数生命。他因此被《自然,Nature》杂志评为2020年度大科学人物之一,也入选了《时代,Time》2020年度最具影力一百人,以及
海峡时报》2020亚洲风云人物榜等。
三年多了,新冠病毒已经变成了奥密克戎,人类研发出了多新冠疫苗,绝大多数国家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他的个人境遇在这三年变得飘摇又沉。
谈到2022年,张永振说,这一年又发生了很多事,但在年底终于有点让他高兴的事了。2022年12月6日,他在迪拜获得了第七届“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知识奖”,成为第一获得该
的人科学家。
张永振说获得这个奖让他意外,因为在对方正式通知他之,没有获奖的任何信息。
去迪拜是2022年12月4日,那时中国一些城市还处在管控中。他三年来第一次出国,正是迪拜最舒的季节,冷热,穿一件薄长袖就很舒,街上没有人戴口罩。
迪拜政府的文化顾问、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知识奖的秘书长Jamal bin Huwaireb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You save the world”。2020年的时候,他也收到了许多相识的外国民众发来同样
话的邮件。
在2022年获得“知识奖”的3人中,除了张永振,还有最先研究出抗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凯特琳•利蔻(Katalin Kariko)士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士。
在迪拜,张永振感受到了社会对为人类的知识与科学创新做出贡献者的尊。这次获奖主要是表彰他与团队在病毒学上的成就及鉴定并向全球分享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这是国际上对他的次认
可。在这个时候,迪拜颁发的这个奖让他感到些许宽慰。
12月11日,张永振在核酸检测阴性后从迪拜回中国。在广州入境后佛山的一个隔离酒店里,他被发现感染了新冠。在哪里感染的?他清楚。二天后他从隔离点出来时,外面的世界已经大变了
在张永振被隔离的那段时间,朱同玉每天都给他打电话,问他感染后的身体情况,吃了什么,心情如何,过得好好。朱同玉是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副院长,他和张永振的友情是在他任上海市
公共生临床中心主任时建立的。他离开上海市公共生临床中心时,送了张永振一块牌匾,原先挂在他自己的办公室,现在挂在张永振宿的沙发后面,上面写着:惠风和畅。
但张永振的人生并没有那么惠风和畅。他说自己的一生很曲折,很顺。但他后悔自己在一些要时刻做出的决定,尽管这样的决定让他承受了很多很多。哪怕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他都始终保
持着异于常人的乐观豁达、坚毅果敢。
2021年底,在上海的一个晚上,我和张永振以及他的学生正在吃晚饭,朱同玉也来了。朱同玉幽默温和,而张永振略显惆怅。朱同玉擅长用玩笑去化解张永振的忧思,他说,老张别去跳楼啊。张
振说,我跳楼呢,历史上很多人都挺悲惨,我要更沉静,让历史来评价我。我所遭遇的也可能是一个能留下点历史记忆的人所必须承受的。
2023年1月5号,张永振发了一条微:3年的今天早上所做的事(判断与建议)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张永振是为数多有国际影力的完全由中国本土培养出的病毒学家。他研究过疫,也研究过细菌,最后转向研究病毒。他做过狂犬病与出血热等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参加过非典抗疫、汶川
抗震救灾等。三年新冠疫情中经历的事更让他刻骨铭心。
张永振是那左右逢源的人,他性格耿直,说话很直接,绕弯。他团队成员陈燕玫士说,他对自己和学生都很严格,近乎“苛刻”。他自己每天七点多就到达办公室开始工作,晚上工作到
很晚睡觉,一周7天,也就是“8-10-7”工作模式。有些学生适应了他的工作节奏,离开了。网上有匿的评价说,在他那工作的日子“生如死”。然而,张永振在实验室开组会时常说“做
研拼命干,落后的我们怎么能赶上发达国家的同行们,科学上没有弯道超车”。
他58岁,但看着比实际年纪要大。他从来没有专门去旅游过。他吃东西似乎只是完成咀嚼这个动作,快!他说他在乎这些,他的解释是“时间有限,要学习、要做科研”。全年有350天以上他都
工作,他的休息方式是在某个月的某一天选择睡大觉。他得过癌症,后来开始注意锻炼身体,每天走一万步。唯一的爱好是摄影,他各动物,洞穴,病患,一些样本,里面都藏着他感兴趣
病毒。
接下来我们要叙述的,只是张永振个人故事的一些片段,跨度很大,有58年。在漫长又短暂的58年里,他从新疆到了广州,从广州到了昆明,又到了北京安家,2018年又到了上海。
如果你有耐心读完他人生的这些片段,也许会理解2020年1月张永振为何会做出那个举动,为何能做出那些正确的判断。
第一篇
1968年
张永振得了脑炎,医生宣布他活了多久了。这年他三岁。
他记得那个夏天,在江苏徐州沛县一个乡镇医院。他也模糊记得旋转的吊扇、有点冰凉的水泥地板。入院久,病越来越严。他妈妈后来告诉他,很快他就完全能说话,四肢僵直,这样的状
态一直持续了40多天。医生劝说张永振的父放弃,并说便治愈,也会是个傻子。但他的父坚持救治。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后,他奇迹般地好转了。病房里时时进来新病人,有个年轻女孩
得了脑炎,扎针一直哭。
很多年后,张永振说他绝对哭。小学二年级他得过急性黄疸性肝炎,初中得过疟疾,疾病很早就找上了他,但又像一预示,让他这辈子都从事病毒研究与传染病防治。
1980年
初中未毕业,由于家庭原因,张永振跟随回家探亲的婶婶往新疆。之后他就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叔叔是兵团农五师八四团团部的一会计,婶婶是团部的医生。叔叔自己有三个儿子,都比
张永振小。叔叔婶婶待他很好,像父一样,但他心里清楚这完全是自己的家。在叔叔家,他分谦让,比如少吃点饭,多做点家务活,像个哥哥样。
1981年
有一些他无法接受的事情发生了。父亲在这一年春天去世,他未能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这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第二天,《人民日报》用整个头版发出了“学习女排,振兴中”的号召。在张永振所在的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四团中学,老
鼓励大家学习女排精神,努力拼搏,考上大学,为建设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团部偶尔会放电影,《庐山恋》、《天云山传奇》等都有,张永振给自己立下规矩,考上大学坚决去看。
1982年
张永振选择了理科,在班上成绩排第一,但学校地处边境线上,教学质量一般,能考上大学就很容易了,考上好学校的概率几乎为零。到农五师师部所在地乐考试时,4个人睡一个房间,晚
他睡好,发挥很差。
录取通知书发到了他叔叔的。师部有人打电话给他叔叔说,你侄子考上大学了。但张永振没有太兴奋,他的目标是浙江大学,而录取他的学校是新疆石河子农学院。
在石河子农学院,张永振学的是畜牧专业,他并喜欢。但是多年后他判定,大学四年对他影巨大。他喜欢用一总结式的表述进行论证:第一,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第二,形成了做事的
思维方法;第三,养成了刻苦的习惯,积累了知识;第四,学好了英语。
大学四年,张永振仅有的一次假期离校就是第一个寒假回叔叔家过年。上大学时,婶婶给他做了一套新衣,蓝色的,底部有很长一段被折叠起来缝在最里面。几年下来,衣洗了又洗,最外面
的那层已经发白,他个子长高些后,拆掉线,折叠部分放了下来,衣颜色分成了两截:上面一大截衣旧得发白,下面一截是新鲜的蓝色。很多年后他还记得这件衣。大学四年,他很节俭,
从主动向家里要钱,几乎没有买什么衣,节衣缩食,把仅有的一点零花钱全部用来买了英语典等参考书。以至于后来2019年石河子大学70年校庆,他被作为杰出校友应邀返校,学校领导问
他本科四年的感受时,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饿”!(节俭的品质一直保持到现在。学生说,每一张纸他都会双面打。他的衣大都穿了几二年,衬衫领子袖口破了,袜子、鞋子磨出了洞
都得扔。学生开玩笑说,他的每一双鞋都证明了陪他所走过的平凡的路,平时走在路上没人会认为他是科学家,但做学术报告时他会把自己收拾得很得体。)
大学四年,张永振看电影,没有娱乐活动,至今也会跳舞。他知道如果要改变命运就只能学习。
学校很多老师是当年应号召从内地大学来的,有些是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右派。有叫王正的广东老师教遗传学。遗传学染色体观察的实验课一共做了两次。先做雏鸡的骨髓细胞染色体观察,
然后做果蝇唾液腺巨染色体观察。两次实验的步骤大体相同,只是第二个实验缺少“低渗处理”的过程。张永振对此提出疑问。王正说,那你加上去,看看有什么同。晚上,王正打开实验室,
让张永振在里面做了一组对照实验:加低渗处理组与非低渗处理组。实验结果表明,低渗处理组的效果更好。王正又让张永振当着他的面实验,结果然相同。那时已经深夜了,王正没说什
么。一周后,王正老师把张永振叫到他的房间说,你是一个有培养途的人,你应该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他要求张永振从此在以下几个方面锻炼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问是什么、为什
么、有什么用;锻炼总结问题的能力,每门课学完一章写摘要;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为此他到当地的新书店买了本《形式逻辑》,开始自学。
包括冯玉美、柳平均等很多老师都对张永振说过类似的话。大学四年唯一的一次度假回到叔叔家时,他从石河子买了柿饼等几袋东西去看望高中数学老师章忠倩。章老师是上海知青。老师说,你
要有更高的目标,得考研究生,要局限自己。
这些鼓励虽然很小,但能持续很久,最后变成了一激情。他从教他们班英语的李琼芝老师那得到了一套《新概念》影版教材,在暑假和寒假,他一个人在校园里生活,跑步、背书、学习、
习、吃饭、睡觉。到三年级结束时,自学完了《新概念》,而且做到能背下每一篇课文。他虽然喜欢畜牧专业,但他喜欢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也一直努力自学综合性大学的基础生物学课程,
如学习兰州大学郑国锠先生编写的《细胞生物学》、刘祖洞先生与江慧先生编著的《遗传学》等。由于遗传学学习优异,为他们班讲授《遗传学》的沈文津老师让张永振为全班同学讲授有关伴
性遗传一章。
四年的大学生活,他自己也总结出了成的五要素:目标、方法、毅力、环境、导师。
八年代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年代。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于科学研究,想当科学家,甚至在大学第四年的时候,还做起了在鸡蛋孵化期间能否用雌激素改变鸡胚性别的试验。
大四考研究生他报考的是生殖生物学。该方向往年基础课考的是有机化学,但那一年突然改考高等数学。他几乎来及准备,考试只得了48分。这次的考研失败又让他意识到数学还学得好,又
始自学开大学编著的数学专业用的《微积分》、武汉大学编著的数学专业用的《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王福保先生编著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教材。张永振认为,这些早期的高等数学学
但进一步锻炼了他的逻辑思维,更为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中如何做科学奠定了基础。
快毕业时,室友问他:“张永振,刚上学的两年我们经常听见你晚上睡觉在哭,哭什么?”张永振并知道自己哭过,他那时意识到父亲去世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
1986年
大学毕业后,张永振被分到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
他说当时新疆缺人,为了确保他们到分的工作,离校时学校没有发给他们毕业证书与学证书。他的毕业证书与学证书都是到农五师报到上班后在师组织处领的。农五师在尔塔拉蒙
古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六军六师,这支部队曾经参加过昌起义、长征、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和延安大生产运动。建国后,部队跟随王震
到了新疆,创建了哈密垦区。1960年到1963年,农五师迁往乐市,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尔塔拉垦区。
那一年只有3大学生分到兵团农五师工作,张永振的英语好,被分到农五师的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主要负责一些世界银行贷款在中国新疆的大项目,帮助新疆农业进行综合开发
张永振也负责分管了一些项目,比如畜牧项目、生改水项目等,以及参加一些师里的对外经济与外事活动。
刚去时,他也犯过小错。譬如,有次在一份文件上将两个部门公章盖得有点叠,领导看到后,当着所有人的面撕毁了文件。这件事对他教训很大,他开始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很细心。在农五师工
作的六年间,每天早上,他至少提20分钟到办公室,先打开水,扫地擦桌子,为老同志倒上一杯水,下班时间延后小时离开。一年后,有人说“外资办新来的小张真错”。
1988年
一年的下年,张永振参加世界银行项目《新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扩初设计》,他和来自项目86团、89团、90团的三畜牧师(都是六年代毕业于点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负责其中的畜
牧业部分。随后,他又独自完成了整个项目的财务经济分析部分。该设计先后通过了兵团与国家两级组织的专家审核。扩初设计的出色表现,也让他得到了农五师当时主管外资项目工作师领导陈
忠师长的欣赏与信任。
因为这个项目,张永振得到了一个出国机会。1988年5月,农牧渔业部组织了一个到澳大利亚考察澳洲畜牧业发展的考察团,张永振代表新疆农五师往。组织给了他一笔置装费,是他好几个月的
资,说万别穿太差了。出发,陈忠师长把自己的一块表递给他戴着。这是他第一次出国。
代表团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乘坐国航的波音747飞机经停广州,多个小时后到达墨尔本,又从墨尔本飞去了悉尼。在澳洲考察的20多天,张永振感受到澳大利亚的地大物,人均资源的丰富,
牧业的现代化程度是他在国内难以想象的。另外他也感叹当地的物价太高了,一双皮鞋要60-80澳元,而在新疆,最好的一双皮鞋只要30多元人民币。张永振那时一个月的工资100元多一点,而澳大
利亚牧场一剪羊毛的女工告诉他,自己每天的薪资80多澳元。
一个星期天,考察团去了悉尼歌剧院,在歌剧院靠海湾方向的平台上,有一个乐队正在演奏。很多人坐在地上安静地听着音乐,也有人随着音乐起舞。他也席地而坐,静静地听了一会音乐,望着
远方的大海。
回到新疆后,一师领导问张永振: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差距有多大?张永振说:“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50年吧。”
1989年
张永振常去北京出差。1986年他在北京参加农牧渔业部举办的的英语口语强化班学习时,班上有些同学来自江西和广东等地,他们说,要是将来能调来北京,拥有一份工作,有辆车就好了,这
是他们当时的梦想。
这年4月,张永振经同事介,和同样毕业于石河子农学院的赵斌秀女士结婚了。
他们先从新疆回到张永振的家乡江苏徐州沛县,拜访了部分亲人后,坐火车北上去了北京。4月27号那天,他和妻子在街上散步,打算回住处时,突然发现地铁停运了。两天后,他们收拾行李回到
了新疆。
世行项目的工作还在进行,一些进口农用机械陆续运到了新疆。美国的约翰迪尔大马力拖拉机和翻转犁最先到货,这家公司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农用机械制造公司,生产的设备很先进,团里的
人都知道这些机械该如何使用,美国公司派来了一工程师专门讲解安装和使用方法。
美国工程师示范安装一架机械时,发现某些零件见了,他怀疑是中方弄丢了。张永振记得他错误地使用了一个“偷”,这把在场的人惹恼了。张永振理力争,最后判定是美国公司漏发了零
件。但毕竟是“外国友人”,吵架后的那个晚上,张永振请他们看了文艺演出。
在兵团农五师六年的各工作历练,但让他彻底成为了一兵团人,而且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管理与组织调能力。张永振说,这期间对他影最大的人是一直分管农五师外资
项目工作的原农五师陈忠师长。到农五师久,张永振就感觉到陈忠师长有战略眼光,有水平,他便暗暗地跟着陈忠师长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总结力、洞察力”。
1992年
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是想看看广东这片热土所发生的经济奇迹,这年秋天,他考上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去了广州。
冬天,他的女儿出生了。女儿和妻子依然生活在新疆。他们一年见一次面。报考研究生时,陈忠师长尽管开始没同意,最后还是放行了,但必须定向培养,要求他毕业后一定得回来。
在读研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永振在第一军医大学(现方医科大学)做疫学研究,感到疫学很有意思。1995年,他想继续读士,学习疫学。他报考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直到现在,他还记得疫学专业课考试题目包括20个解释,8道简答题(任选4道作答),但每题回答得少于1000字。其中一道题目是:疫学从开始到现在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些人的
就是什么?
张永振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三年多的学习,让他对“什么是科学,如何做科学”有了认识。
1998年
这年10月,张永振士研究生毕业。他本想出国学习深造,但在准备申请国外实验室士后,有一次中做完实验后,他正准备起身离开时突然昏倒了,完全失去了知觉。幸好有两个女工作
员上班赶到了实验室,要是没人在,他可能就没命了。医生判定,这是太过疲劳导致了大脑严缺氧所致。他觉得命运总是弄他。
最后他到了北京,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跟随徐建国所长做士后,从事感染疫研究,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细菌。
第二篇
2001年
在张永振的人生中,这也许是最要的一年,至少,这是他未来事业的开端。
他本已决定离开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也已联系好了新,对方答应的条件也很好。但经住徐建国所长长达年多的思想工作,最后还是答应留下来。以本科学习的是畜牧专业,毕业
后做的是外资项目管理;研究生与士后主要是学习疫与从事包括抗感染在内的相关疫学研究,而这一年他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病毒学。
张永振后来用要性来解释这个选择。人类发现了抗生素,他认为细菌已经有办法对付了,但是病毒还是太神秘,研究病毒更要。刚好出血热室缺高学历的人,于是领导让他负责出血热实验室
。但在这个机构中,张永振的置有些尴尬——他在研究细菌的所里研究病毒,出血热实验室也是所里唯一从事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另外,当时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内还有一个国内顶级的病毒
学研究所,力量强大,人济济。
有人开始表示怀疑。张永振在此之从未接触过病毒,在很多人眼里,他也是校及医学科班出身,只是一个完全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有人说,张永振是个外行,他行吗?
但张永振自己认为,自己经过本科、硕士、士、士后的学习与锻炼,有了较为扎实的生命科学基础;在来北京,自学了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也自学了病理学、传染病与流行病
学等;病毒就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部分,它肯定遵守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只是有其特殊的地方。同时他也给自己立下规矩,工作一个月内,若生部有出血热疫情分析等相关任务,自己如果
能独立完成,那就表明自己是个笨蛋,没有培养途,适合这项工作,赶快走人。
实验室在昌平,离北京市区非常远。张永振干脆住在办公室,先用了一个月查出血热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攻方向与存在的问题。他发现以往中国的研究都侧在对出血热的普通流
行病学研究上,对于其背后的生态学和遗传学规律并没有多少研究。他好奇的是,这个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传播规律又是什么?他认为能简地去认识理解病毒,要把病毒视为整个
生态系统中的合法存在,要尊大自然,主动去理解认识病毒。只有这样,能在人类和病毒之间建立一套预警机制,避让一个未知的病毒引发传染病甚至带来大流行。
从那时开始,张永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没有星期天与节假日休息日,有时长达2个多月回家,每年大年初二就到办公室工作。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没有事情要离开实验室;要有
言也可以,愿者上钩,适应了也可以离开。
他解释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又比别人聪明,拼的就是勤劳,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在知识这个问题上,它像财富,可以从老爹那继承。科学上,我们又远远落后于西方,要
想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他们会因为你是中国人,你的英语差、科研底子薄而低标准,而会要求更严更高。因此,你只有断积累信誉,做出一流的成绩,别
无选择。”
没多久他似乎就得罪了一些人。他也有过思,自己的性格喜欢挑战,比较较真,提问的科学问题比较尖锐,一针见血,这就会得罪一些人,但他改了。
他说:“如果我事事顾及别人,我的生活会相对容易一些。但长此以往,若养成习惯,碰到科学问题也会有所顾忌,就会敢坚持,这样在科学上就很难有独到的见解想法及一流的科学发现了
。”
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曲折,但他至今然保持这样的风格。他想保持科研上的激情。后来,2020年11月,他在武汉第一次见到饶子和院士时,饶子和院士对他说:“到现在,张永振你是中科院
的人”。
这一年,他也认识了实验室的老主任陈化新主任技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永新研究员。他说两老先生都给予了他很多无私的帮助。直到现在,90多岁的俞永新院士还经常电话或微信联系他,询
他的工作进展,鼓励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同时保身体等。
这一年,他还参加处理了北京市实验动物中出现的汉坦病毒疫情,带领团队完成了北京市所有实验老鼠的汉坦病毒检测任务。由此,他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获得了小的科研经费支持。
2002年
这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或中国CDC)正式成立。这个中心是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生部工业生实验所、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农村改水技术中心整合而成
它的一个要职能是:健全公共生应急体系,应对大突发公共生事件。
张永振随之也进入了中国疾控中心。他所在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改变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简称传染病所)。
他觉得命运次开了一个玩笑。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体系内,尽管他在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只有他一个实验室做病毒学研究,但属于合理存在。然而在中国疾控中心体系下,传染病所的职
能定是细菌性疾病的防控及其相关科研工作,所内对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与病毒学研究工作就支持。
对他来说,这是巨大的生存机,徐建国所长等也劝他改做细菌或细菌的感染疫。过他还是坚持认为病毒更要,他也喜欢上了做病毒研究。他克了困难,想尽了所有的办法,非常艰
难地维持实验室的存在,并给自己制定了科研上的三个目标:
1.一定要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2.一定要在SCI期刊上发表一定量的论文;
3.一定要在高水平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2003年
中国爆发“非典(SARS)”。当时疾控体系健全、疫情上报系统透明,成为初期疫情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4月,张永振作为专家加入国务院督察组,往湖湖北两省调查真实的“非典”疫情与督促疫情防控工作。
他们这个组负责的是湖湖北两省。督察组把点放在湖省。当时的一个疑问是,广东病例很多,为何与其紧密相连的湖很少?湖是否有隐瞒?为了获得真实情况,在长沙,督察组晚上
坐出租车向司机打听当地疫情。当时的规定是,如果在市区打了120电话,救护车20分钟内到场算合格。张永振和另外一督察组成员跑到街上拨通了急救电话,称自己从北京来,这两天咳嗽很
害,还在发烧。小时过去,救护车始终没有到来。
4月22日,督察组去了湖省疾控中心,在听完了湖省领导的汇报后,督察组的负责人问疾控中心负责人:“你们的疫情数字是怎么来的?可可靠?原始资料还在在?能能提供原始数?
能能提供密切接触者的姓和电话号码?”并让张永振与另一成员去核实这些数。
调查完长沙后,督察组按计划准备去岳阳。4月25号中,大家正准备坐下来吃饭,突然收到一条消息:一列从广东开来的火车上有个SARS病人,该车已进入湖省内。车次是5303次,在24日晚8点
深圳发车至怀化。上11点,列车长发现17号车厢有一女乘客一直在咳嗽,对方说,自己可能在深圳感染了“SARS”,便与男友回家乡湖。
湖省政府与督察组马上和铁道部商议让列车停了下来,停靠地点为溆浦县低庄车站。张永振对领导说,督察组得有人去往现场行,他申请过去,他是做公共生的,从生口出来的,应该去
一线。下,张永振和专家组另一成员坐上车,在山路上绕了多个小时后,第二天凌晨一点多到达溆浦县。
两个疑似SARS病人被隔离在医院。张永振要去医院对病人做流行病学调查,他必须判断他们到底是是SARS。这个判断将影其他乘客的去留。从中1点到晚上11点多,两个车厢里的270多人接受了
查,到了深夜,他们只能睡在当地提供的简易房屋里休息。
[continued in next message]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Who's Online
Recent Visitors
Bob Worm
Wed May 28 20:45:19 2025
from
Wales, Uk
via
Telnet
Bob Worm
Wed May 28 20:24:57 2025
from
Wales, Uk
via
Telnet
Bob Worm
Wed May 28 15:03:53 2025
from
Wales, Uk
via
Telnet
Bob Worm
Wed May 28 13:40:29 2025
from
Wales, Uk
via
Telnet
Jokke
Wed May 28 12:16:50 2025
from
Be
via
Telnet
Bob Worm
Wed May 28 10:22:35 2025
from
Wales, Uk
via
Telnet
Plume
Wed May 28 10:08:52 2025
from
Uk
via
SSH
Bob Worm
Wed May 28 09:52:15 2025
from
Wales, Uk
via
Telnet
System Info
Sysop:
Keyop
Location:
Huddersfield, West Yorkshire, UK
Users:
483
Nodes:
16 (
2
/
14
)
Uptime:
156:11:27
Calls:
9,594
Calls today:
8
Files:
13,676
Messages:
6,148,865
Posted today: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