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tf-8?Q?[CDT]=20=E5=94=90=E5=B8=88=E4=B8=89=E7=99=BE=E6=89=8B=EF=BD=9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Wed May 1 20:44:40 2024
    “五一”凑假已经好多年了,借一个国际节日的由头,把两个双休日生拉活拽地拼凑在一起,炮制出一个短假期,试图以此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五一”作为一个纪念日,是1949年12月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做出的决定,将其确定为劳动节。

    同样把“五一”作为纪念日的还有世界上的80多个国家地区,所以也被称为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886年美国芝加哥等城市数万工人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
    行8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3年后的7月,第二国际(社会主义国际)在巴黎成立,并将5月1日确定为国际劳动节,以纪念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CDT 档案
    标题:“劳动”距离成为历史还有多久
    作者:唐
    发表日期:2024.5.1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劳动节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说起芝加哥工人大罢工的起因,还要追溯到1880年,美国工人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他们的诉求其实已经得到了满足。1884年美国联邦贸易组织以立法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起实行8小时工作制。


    只过从立法的1884年到法定实施的1886年5月1日期间,然按照原有的标准执行,工人普被要求每天小时、二小时,甚至四小时的劳动时间。在第一国际(国际工人联合会,妥妥的境外
    对势力)的蛊惑和煽动下,1886年4月,25万工人在芝加哥展开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活动。5月3日警察依法对罢工和示威的人群进行驱散,并对其中砸坏机器设备、放火焚烧建筑物的暴徒开枪,打
    打伤4人。第二天,在境外势力第一国际的组织下,集会抗议警方的“暴行”,警方依法进行驱散的过程中,有暴徒向警察投掷炸弹,炸死1警察,炸伤7警察。


    “五一”凑假就是这么来的。

    说起来比较讽刺的是,“996”俨然成为了这个社会大摇大摆的“优势”。早9点晚9点,劳动时间二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

    令我感喟的是996,而是下面这条视频:

    从4月6日开始,英国(恩格斯的祖国,1889年7月第二国际成立时,就是他力主把5月1日作为国际劳动节)全境开始实施弹性工作制。凡是工作26周及以上的员工,都可以根这条最新弹性工作条例
    申请选择工作时长、工作地点、工作日期、工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企业老板除非有充分理由,否则得拒绝员工的申请,然员工有权上诉。

    在此之,2022年,英国试行了4天工作制。61家公司里的2900员工,在工资变的情况下,每周只工作四天,发现他们比工作5天效率更高。71%的人表示四天制的“工作倦怠”程度比以低,39%
    的人压力更小了,与往年同期相比,各企业的收入平均增长了35%,离职员工数也下了 57%。

    仅是英国,亚洲的新加坡也宣布从12月1日开始实行弹性工作制。

    差多一个世纪,劳动者为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又是罢工,又是示威,又是砸机器设备,又是焚烧建筑,又是向警察扔炸弹,忙得亦乐乎。而现在英国、新加坡推行弹性工作制,试水4天
    作制竟然没啥波澜,国内几乎无人关注。

    从趋势上看,人类的劳动时间是是会越来越少?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从18世纪六年代开始发轫的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上万年的农业文明形态向工业文明形态转型。最初的工业文明是建立在蒸汽机基础上的,可以称为“蒸汽机时代”。那时整个社会的主导
    转逻辑还是农业文明,只过是在农业文明的土壤上萌发出了工业文明的苗头。

    (蒸汽机时代)

    过,蒸汽机时代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也彻底改变了农业文明的匮乏历史。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高效率根在农业文明的土壤上,为了谋求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资本家无
    视劳动者的权益成为常态,同时也孕育了颠覆它的工运势力。

    1889年芝加哥工运的那个年头后,工业文明的苗头开始第一次的迭代级,石油、电力的运用一次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那些试图颠覆资本主义的第一、第二
    际势力,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一次指数般提高,奠定了8小时工作制的基础。土壤准备好了,苗头自然就生长,是因为凛冽的风被催生。

    如果说“蒸汽机时代”是在农业文明的土壤里萌发出工业文明的苗头,那么“石油和电气时代”就是在农业文明的土壤里长出参天大树。社会结构和运转逻辑然还是农业文明为主导,等级社会
    (帝国体制)、丛林竞争(零和弈)、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国家神话)然是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石油和电气时代)

    “石油和电气时代”带来的技术进步就像被唤醒的瓶中巨人,而上万年农业文明传统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就像那个愈加逼仄的狭小瓶子。瓶子被撑破是历史的必然。“一战”和“二战”更像是
    人类文明的蜕皮过程,痛苦,但是必须经过这段痛苦能涅槃。

    “二战”后期因应战争需要而开发的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同时开启了工业革命的第二次迭代级。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度以指数般的速度提。“电子时代”中,一些国家社会开始初步完成向工
    业文明的转型,社会结构和运转逻辑开始以工业文明的逻辑来替代农业文明的逻辑。另一些国家社会从第一、第二国际势力的意识形态中找到了延续和强化农业文明以等级社会、丛林竞争、想象
    的共同体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和运转逻辑新资源。

    (电子时代)

    选择同路径的国家集团的竞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告一段落。所谓“冷战”的结束同时带来了第三次的工业文明迭代级,那就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全球化时
    的开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第三次指数般提高。已经初步完成工业文明转型的国家社会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地巩固和强化了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和运转逻辑:平等、富足、市场、契约、合
    共赢。

    这些国家社会已经基本消除了等级社会的特权,所有人,包括新移民,甚至游客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对待。社会普富足,仅人均收入在世界列茅,而且倾斜照顾社会弱势人群,由政府兜底
    ;弱化民族、国家、宗教的传统神话,初步建立起以契约规则为基础的市场和贸易共同体;超越人性中的丛林竞争天性,以合作共赢来创造繁富裕。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指数般的提高,人类花费在劳动上的必要时间也必然越来越少。正如石油能源、电力代替人力和畜力;机器人代替工人;每一人类需要劳动
    的情境,原则上都可以通过机器来解放人力。像家务劳动中,洗衣、洗碗、扫地等统统都可以由机器代替。工作情境中也一样。

    人类付出的劳动减少,但是创造的财富然会断继续增多。现时代正面临工业文明的第四次迭代级,AI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势必会替代绝大多数人类的脑力劳动。包括像教师、医生、设
    师、会计等现有的劳动,在可预期的未来都会被AI取代。



    (AI时代)

    以是靠劳动创造财富,现在需要那么多的劳动,技术进步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关键是技术进步带来无须那么多劳动,依靠技术进步创造的财富到底应该怎么分?

    工业文明的社会逻辑是分给所有人。

    农业文明的社会逻辑是由特权者攫取,他们有各冠冕堂皇的说法来为己有。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7456.html

    Wed, 01 May 2024 07:35:40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Sat May 25 20:23:22 2024
    看到一则新闻,着实小小地噫吁嚱了一下。

    上海新发布的2023年总和生育率0.6。相比之下,近年一直被认为是世界生育率最低的韩国,2023年生育率0.72,就被惊呼“世界最低”。考虑到韩国事实上有一的人口聚居在与上海人口差多的首
    尔京畿地区,上海新统计录得的0.6应该刷新了世界最低生育率的大都市纪录。

    生育率低是一个全球现象。使在被认为是生育率高企的非洲,近年来也面临生育率断下的趋势。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人类作为地球生物物之一,自然的生育率水平是长达百万年的丛林演化平衡的结果。但是,现代医学的昌明打破了自然的平衡。拜现代医学所赐,婴儿死亡率和出生后夭
    折率相比之都极大幅度下,加上平均寿命的断提高,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平衡被打破,人口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这也就是1952年在度孟买成立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IPPF)的背景。中国1983年加入该组织。

    CDT 档案
    标题:噫吁嚱!上海刷新世界最低生育率纪录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5.25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IPPF试图通过呼吁和倡导有计划的生育节制来缓解世界人口加速增长趋势的同时,全球性的人类生育意愿确实也呈现出低趋势。

    过,与其说是像IPPF这样的组织在遗余力地宣扬和倡导生育节制产生了影,毋宁说是现代生活方式低了人类的生育意愿。

    “二战”结束后,人类社会算是进入现代。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就是聚居在大都市,娱乐方式丰富而多元,生养子女的成本越来越高。这里讲的“成本”可仅仅是经济成本,更主要指的是
    心理成本。因为生养子女而导致的职场失,性和爱情机会失,娱乐和社交受到限制,更生活方式变得异常艰难。这些都是都市生活中生养子女要付出的心理成本:职场期待、社交期待、娱
    乐期待、爱情与性期待都将大幅低。

    都市化的现代生活伴随生育率下的还包括初婚年龄的断延后。像上海发布去年统计的生育率数,同时也报告了初婚统计数,上海平均初婚年龄为31.66岁,相当于本科毕业后差多年
    入婚姻。

    下图是山田昌弘《新型格差社会》书中引的一张图。图中标出了1980~2020年各国的生育率曲线,从上到下依次是法国、美国、泰国、芬兰、德国、日本、韩国。

    从图中难看出,从1990年开始,各国的生育率就普低到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水平(2.0)以下,近年以来,多国更是低到1.5,韩国更是低到1.0以下。

    虽然世界各国都面临生育率下的趋势,东亚社会尤为严。日本、韩国的生育率低于美国和欧洲。仅日、韩如此、台湾、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新加坡也与此类似。

    东亚国家和地区,除了北朝鲜没有数可以比较,所谓的儒家文化圈都呈现出相比世界水平更明显和严的生育率下。

    东亚社会之所以普录得比欧美更明显和严的生育率下,普的看法是东亚社会的文化高度视子女教育,导致生养孩子的成本的高企程度相比欧美更甚。东亚社会的特点是人口密度大,资
    源或优质相对稀缺,视子女教育的结果就导致生养孩子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更大程度的限制和下。对很多东亚夫妇来讲,生养孩子意味着自己人生将付出巨大的牺牲。


    相对而言,日本而是东亚相对来说生育率最高的国家地区。下面是中日两国1990~2022年总和生育率的对比图。由于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相比日本要晚至少30年,1990年中国在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情
    下,总和生育率都远高于日本(2.51:1.54),高出62.9%。

    中国社会的总和生育率拐点发生在2016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生育率数断崖式下。有趣的是,2015年中国政府开放二胎政策发布,结果第二年开始生育率就断崖式下。2020年是另一个拐点
    ,中国社会的生育率开始比日本更低,2022年中国生育率数明显低于日本(1.07:1.26),比日本低15.1%。

    2016年生育率的拐点很难用述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和东亚教育内来解释,它具有中国社会的特异性。低工资、低福利、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医疗成本的“两低三高”民生政策最终映在生
    率数上。

    2016年后,90后年轻人开始进入婚育期。辈80后一代的高离婚率,高杠杆房贷、高强度教育内给90后的新一代做出了警醒示范。伴随生育率的断崖式下,近多年的结婚率也在丝滑地一路
    滑翔”冲底。

    上海过是三因素的最大程度叠加:现代都市生活方式、东亚式教育内、中国式“两低三高”,0.6的总和生育率就是这样炼就的。

    噫吁嚱,乎低哉!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8231.html

    Sat, 25 May 2024 15:52:26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Wed May 29 20:39:49 2024
    有读者在文章后留言:

    我搜了一下,网传山西太原五月出现多起跳桥轻生事件。‍‍‍‍‍

    作为一名心理学教师,我能够从同行、家长、学校老师等处了解到各高校网传的自杀事件。像某某高校今年上半年又自杀了多少名大学生之类。‍‍‍‍‍

    CDT 档案卡 标题:年轻人自杀令人痛心,没人知悉背后缘由更感悲凉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5.29
    来源: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自杀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具体到每一例自杀事件,都可以分析自杀者为什么会自杀,厘清驱使他轻生的精神因素(如抑郁症)、情境诱因(如突然失业)、社会经济因素(如房贷压力)、人际因素(如伴侣分手)等等。
    每一起自杀事件都是特异性的,在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自杀者及身边关系人的充分资讯,都不足以分析厘清其自杀缘由。‍‍‍‍‍‍‍‍‍‍‍‍‍

    以前段时间引发舆论热议的重庆胖猫自杀事件为例。尽管这起事件上了数十次热搜,参与讨论、评论的网民数以千万计,各种言论如汗牛充栋。但是,迄今我没看到任何人、任何渠道披露胖猫自
    杀的关键相关因素:他是否有精神压力?怎样的精神压力?持续多久?促使他自杀的诱因是什么?自杀前是否有征兆?是否有与他人交流过自杀意图?自杀前他有何异常?……‍‍‍‍‍‍‍‍
    ‍‍‍‍‍‍‍

    似乎数千万热议的围观网民没有人试图真正去了解胖猫为何会自杀,仅仅依据自己的“阴谋论”思维去做推测,要不一边倒归咎于他的伴侣;警方披露调查结果后又一边倒地归咎于他的原生家庭
    。‍‍‍‍

    能够被曝光,引起舆论关注的自杀事件通常都只是冰山一角。像我所了解到的成都某985高校今年上半年发生的若干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就无法从公开资讯检索到蛛丝马迹。‍‍‍‍‍‍‍‍‍‍
    ‍‍‍‍

    一般来说,类似大学生自杀数据会通过内部渠道层层上报汇总到教育主管部门。但是,只要上级部门开始重视大学生自杀现象并对各高校提出要求,基层高校很容易就会出现瞒报现象。诸如某大
    学生在校外宾馆自杀,不纳入学校的统计数字之类。不仅如此,汇总到省一级的自杀数据通常会经过数据调整再提报到中央一级的主管部门,数据调整的尺度、标准、理由均不得而知。‍‍‍‍
    ‍‍‍‍‍‍‍‍‍‍‍‍‍‍‍‍‍‍‍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旧译涂尔干)在一个半世纪前就对社会自杀现象进行过系统研究,并写出《自杀论》的社会学名著。在他研究的自杀影响因素里,特别提到了发生在工业界和商业界的反
    常自杀。研究结论包括:经济危机出现,自杀人数上升;国家突然昌盛也会导致自杀增加。总之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自杀率就会上升。‍‍‍‍

    社会学研究自杀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就有所不同。通常,心理学研究自杀,需要蒐集自杀者个体相关的数据,他的人格、精神健康、药物使用、个人史等等,通过他的日记、身边人的访谈来了
    解其自杀的缘由。

    社会心理学则更多地聚焦在情境影响因素,自杀者的家庭环境、伴侣关系、社会经济压力、是否遭受重大生活事件等等,通过调查、访谈来了解促进或诱使其轻生的情境影响。‍‍‍‍‍‍‍‍
    ‍‍‍

    社会学研究自杀率、自杀者的人口学分布、同比或环比的增长率等等,通过统计分析来了解众多自杀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中国2021年中国居民年龄别自杀死亡率数据。

    当一个区域,像山西太原,短时间出现多起年轻人自杀事件,背后应该有着不容小觑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那么,要了解到底有何异常,就需要将五月的数据与四月、三月,以至全年月度数据
    进行环比;与去年五月、前年五月,甚至历年的数据进行同比;还要与邻近区域的其他城市,如省内的大同、晋城;省外的郑州、石家庄等城市进行比较。种种比较中自杀率出现异常的增长,那
    就值得进一步地调查、分析,了解背后的缘由。‍‍‍‍‍‍‍‍‍‍‍‍‍‍‍‍

    网传的所谓“太原十连跳”有没有可能因为是公开自杀而没有掩盖住才导致被舆论注意到的结果?出现醒目的“十连跳”公开自杀会不会伴随私下自杀数的相应减少?‍‍‍‍‍‍‍‍‍‍‍‍
    ‍‍‍‍‍

    这是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15~24岁年轻人自杀死亡数据呈上升趋势。

    当有人试图研究却发现难以找到可以参照的基础数据,那么网络上对“山西太原十连跳”的分析、评论都是盲人摸象,很难真正地厘清背后的缘由。当基础数据根本就阙如,那么十四亿中国人恐
    怕就没有人能知悉背后的缘由。‍‍‍‍‍‍‍‍

    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悲凉的。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8338.html

    Wed, 29 May 2024 09:25:59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Fri Jun 21 20:32:34 2024
    CDT 档案
    标题:旦又出幺蛾子,毕业生挥拳打老师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6.19
    来源: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中国教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六月是高校毕业季,2020级,也就是疫情期间入学的一届本科生毕业了。

    这届学生的高考、大一、大二课程都受到疫情影。我给这届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上过社会心理学,当时一学期三分之二的课程是通过在线方式进行。线下课程足三分之一。

    而旦大学,近日传出一个2020届学生的非常举动,拳打,以及笔伐。

    6月19日,旦大学江湾校区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有学生登台领学证书时,挥拳击打老师。

    事发突然,院方和校方暂时还没有公布具体信息,只说在调查。

    无论事情原委如何,毕业生以暴力方式袭击颁授学的老师,都应当受到惩罚。

    相比之下,如果该生采取非暴力的方式——像美国哈佛大学今年度的毕业典礼上,一部分毕业生在校长颁授学证书时集体离席抗议——我觉得还能理解和接受,而当众采取暴力袭击的方式来表
    达,难以宽宥。

    网上同时也流传了肇事学生的微信和《退学理由说明》的长文截图。(截图中污言秽语做了技术屏蔽处理)

    《退学理由说明》长文截图洋洋洒洒有三四字,对学校硬件条件、办学体制、课程设置、管理方式、学术风气、官僚体制等都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抨击。因长文措辞雅,加上院方、校方的调查
    结论暂未公布,这里就具体引用。

    只谈能够谈的两点。

    一是这夏姓学生落款2024年1月10日就提出这份《退学理由说明》,知为何拖延了数月,导致在毕业典礼上闹出幺蛾子。洋洋洒洒数字措辞强烈的退学说明,并且对“旦大学”多称为“混
    大学”。

    目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各个高校对毕业生都有一个心照宣的政策:保就业。各个高校有各个高校的做法。我所了解到的一些高校,惜低标准确保学生能毕业。例如,按照学校
    规章挂科太多或学分没修够应予劝退的学生,到大四濒临毕业,由校方相关职能部门出面调,方百计让学生符合毕业标准,如期拿到毕业证。

    类似这样低毕业学术标准,甚至罔顾学校规章,方百计保就业真的合适吗?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严格按标准和规章予毕业,这是高校应该坚持的职业守。

    否则,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的学生与那些吊儿郎当、厌学摆烂的学生毕业时拿到一样的毕业证书,一样的学证书,对努力的学生就公平。高校文凭的含金量是由最优秀的毕业生决定,而是
    由最平庸的毕业生决定。

    像旦大学这样双一流的高校,本科毕业率能有个60~70%就够了。

    二是高校的职能边界到底在哪?该生退学声明的最后一部分谈到“就读混蛋大学并非本人所自愿”。这部分没有涉及对学校的评价,贴在下面。

    绝大多数大学生从入学始就是法定的成年人,他们享有完全的民事权。高校对学生提供学术培养,对学生负责,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承担责任。但是,越过学生与学生父联系,以及
    扬言“对学生父负责”,这是高校应该承担的职责,也是高校应该越过的边界。

    这夏姓学生原生家庭的问题,高校宜也应介入。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学校有何德何能来介入呢?

    我知道这学生面四年有没有尝试转校、转专业或者退学考,我认为学校应当尊学生的意愿。符合转校、转专业的条件,就予以办理,符合就拒绝;学生要求退学考就办理退学。学
    校“对学生父负责”,无异于淌了一滩浑水,有慎就可能激化成年学生与原生家庭的冲突。一旦激化了学生的家庭冲突,学校既没有能力,也没有途径来加以解决。当然,也可能该生的家
    庭有难以言表的实力,学校得“对其负责”,亦未可知。

    夏姓同学在退学声明中说,“一大学辅导员(成)竟似幼儿园老师”,此言虚。我所知,高校辅导员是高校里责任最,琐事最多,背锅也最多的职业,全世界估计只寥寥几个国家的高校
    有“辅导员”这一角色。学生出了任何事情,首先问责的就是辅导员。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出现问题、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违法违规行为、夜归宿、学风正、甚至宿生、学生间的冲突、学
    生在外发表“良言论”……所有这一切出了问题都首先问责辅导员。

    在我看来,如果给辅导员加诸这么多琐屑而又繁的职责,那么就应该一个班(30学生)搭5~10专职辅导员够,否则辅导员只能两头讨好。可是,若真备这么多辅导员,天天无远弗
    地盯着学生,学校是是办得更像个少管所呢?

    虽然目我国高校距离蔡元培先生一个多世纪提出的“学生自治”、“教授治校”还有很大距离,但是,在学生管理上少一些教条,少管一些家长里短的闲事,恐怕也能避一些必要的“幺
    蛾子”。

    烦死了。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9116.html

    Fri, 21 Jun 2024 17:04:30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hu Jul 11 20:44:29 2024
    CDT 档案 标题:北大国研中心调查发现人心已变,值得引起视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7.11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社会公
    主题归类:躺平主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RCCC)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北京大学。在百度百科的介页面里,把北大国研中心定为:机构性质是中立的、非赢利性的的学术研究机构,奉行科学性第一的宗旨


    这间机构近二年来,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马丁·怀特(Martin K. Whyte)的研究团队合作,持续开展中国社会如何评价平等现象的实证研究。怀特教授在退休(2015年退休),2004~2014与国
    研中心一起进行了三轮社会调查;最新的一轮则是在去年(2023年)进行。

    纵向对比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中国社会在悄悄发生的一些变化,耐人寻味,也值得引起视。

    在三轮(2004~2014)调查中,中国受访者在回答人们为什么会贫穷时,“缺乏能力”和“缺乏努力”均于三,明显是倾向于内归因。这可以理解成2004~2014年,社会对于贫穷的看法起倾
    于归咎于个人因素,能力够或者努力够。相对地,认为贫穷是因为“机会平等”只排第六(2004);认为贫穷是因为“公平的经济体制”只排第八及以下。

    但是,在去年最新一轮的调查结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为贫穷是因为“机会平等”的上至第一;认为贫穷是因为“公平的经济体制”的上到第3。相对地,认为“缺乏能力”的下
    到第六;认为“缺乏努力”的下到第五。

    这组数的细微变化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能够解释为什么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躺平”。当人们普认为影贫穷是因为自己可掌控的因素(能力、努力),这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内控型”,那么人们就会致力于积极地提高自
    己的能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当人们认为能力和努力是影自己贫穷的主导因素,那么人们就会那么积极地提高能力,付出努力。

    同时,认为影或者导致贫穷的主导因素是“机会平等”或“公平的经济机制”,而这二者是自己可能掌控的还因素,这就被称为“外控型”。外控型的典型行为是通过提高能力、付出
    更多努力来改变贫穷的处境,而是倾向于抱怨、愤怒,表达满。

    从现象上看,现时代相比于年、五年,选择“躺平”的人越来越多。

    与人们为什么贫穷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为什么富有。调查的数结果纵向比较也耐人寻味。

    2004年,这个问题排在四的因素分别是:能力和天赋、受过高等教育、人脉关系、辛勤工作。其中,2004、2009、2014三轮调查,人们都倾向于认为”能力和天赋“是致富的最主导因素。2009、
    2014年的两轮调查,”辛勤工作“也被看作是致富的次主导因素。

    2023年最近一轮的调查中,”人脉关系“上为第一,“富裕家庭中成长”上到第二。这映了人们普认为致富是靠自己,而是靠人脉和家境。权贵朋友或者家境富裕是致富的主导
    因素。第二、三轮调查排在两的“能力和天赋”、“辛勤工作”分别掉落到第四、第五。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致富影因素是“受过高等教育”,四轮调查逐轮下,2004年居第二,接下来的三轮分别三、六、七,人们越来越相信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致富的主要影因素。
    话说,读大学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对于提高社会经济地,读大学已经那么要了。

    从数来看,2004~2009是相对淳朴的时代,人们普认为能力和努力是摆脱贫穷的有效途径;而富有的人除了能力还需要点天赋,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以及辛勤工作。或者句话说,那
    时代的人对“平等”没那么敏感,他们更相信事在人为,那么怨天尤人。

    2023年相比于第三轮调查又间隔了9年,中间横亘了三年疫情。次启动的调查显示出,人心在发生悄悄的变化。相信事在人为的比例越来越少,人们而更相信能力和努力以外的因素在影乃至
    定着贫穷或还是富有。机会的平等,社会经济体制的公平成为具有感知显著性的贫穷主导因素。

    这样悄悄的人心变化会对未来带来怎样的影?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面对贫穷,同的归因会影人们采取同的行动。内控型的归因,人们更可能付诸努力,积极地试图改变贫穷的处境;外控型的归因,人们除了抱怨,则很少付出努力
    去改变。

    这样,社会经济就可能陷入同的循环漩涡之中。当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努力,那么经济就更可能向好,个人摆脱贫穷的概率也就越大。之,当人们更多地倾向于抱怨而是努力,那么经济就难
    以向好,个人摆脱贫穷也就越渺茫。当然,这仅限于社会大体公平的提下。

    如果人们感知到的公平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更多的人仅会躺平,而且还可能陷入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说,当社会出现转机,个人努力能够奏效的时候,习得性无助的人们然会继续躺平。


    静水潜流。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9584.html

    Thu, 11 Jul 2024 09:38:20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hu Sep 5 20:23:00 2024
    CDT 档案
    标题:第一次课,讲到了被封号的贞观文章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9.5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贞观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新学期开学,上了一次课就被叫暂停。

    被叫暂停的原因是高温天气。

    星期一上,给新一届两个班的学生上了“第一课”。按照惯例,第一次课都先讲课程内容,而是讲课程学习的相关须知,包括五个部分:权利与权力、课程要求及标准、课堂行为规范、课程
    成绩的获得、师生共勉。

    最后一部分,师生共勉,只有一张PPT,几句话。

    共勉4条,其实也就是审辨式思维(以叫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正常的教育应该是从小学阶段就训练学生区分事实和观点;训练学生保持质疑,盲从,轻信;训练学生保持智力诚实,
    等。

    之所以会在每个班第一次课与学生分享这4点共勉,因为台下那些18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此的整个学涯基本上就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告知和训练。别说审辨思维,他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恐怕
    连逻辑思维也没有被有意识地训练过。

    在分享到第2条时,我举了一个例子:

    久网络上热传西安某211大学毕业的33岁女生死在出租屋里,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关于这女生是如何以及因何死亡的可核实事实披露,那么所有热传的观点和结论
    靠谱,保持质疑,要轻信。

    引发热议的某公众号文章,细节鲜活,讲得有鼻子有眼,带来上百万的流量,许多人都在转,都在议,但是没有任何可核实的基本事实支撑它的观点:女生究竟是怎么死的?这需要进行尸检,开
    展缜密的调查能得出靠谱的结论。

    如果真是饿死的,当然可以此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并且形成观点和得出结论。但是,在能排除是因为心脏骤停而猝死,或者其他疾病原因、身体原因、甚至社会情境原因而导致的亡故
    ,一口咬定是饿死那就是罔顾事实。

    一旦罔顾事实,那么此做的任何分析、推演,形成的观点,得出的结论统统都靠谱。

    这时,台下有学生提问:老唐,如果他的观点和结论碰巧与真相吻合呢?

    我的回答:那么,如何检验它与真相是否吻合?通过什么方式核实?我们唯一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知道。

    这就好比,一个班40同学,其中有一同学是一对同双胞胎的其中一个,在提供也无法查询双胞胎的任何事实信息之,你如何辨别出谁是那一个双胞胎?你随便指定一同学,都有可能
    真相吻合,但是你始终知道如何核实这同学到底是是。所以,无论你指定哪一同学,都是靠谱的。

    一个女生死在出租房里,在没有搞清楚她是如何以及因何而死的基本事实提下,对这件事无法形成有效观点,也可能得出任何有效结论。在事实清明的情况下,可可以议这件事?当然
    可以,但是只能怀疑她可能是饿死,并且通过调查、分析来看看这个怀疑假设到底有没有事实支持。如果始终找到可以支持的充分事实材料,那么要轻易传播你的怀疑假设。退一步,使
    传播,也要坦言你的怀疑假设就是猜测,并且讲清楚在没有充分事实支持的情况下怀疑假设的逻辑链条。

    既没有可核实的事实支持,也没有自洽的逻辑链条,言之凿凿地把猜测的怀疑假设有鼻子有眼地传播,甚至炮制实的细节,无论从哪个立场、视角、层面都是严谨、负责任,乃至败坏的。

    有意思的是,发布这件事热传文章的公众号“贞观”在昨天曝出被封号了,有学生给我私传了这条消息。

    我的看法是,它未必是因为传播了罔顾事实的信息而被封,而是造成了良影而被封。这与大V胡锡进近一个月的噤声性质类似。越是正能量的自媒体,越能造成良影,这是底线。

    过,我没有这么给学生说。我说,嗯,传播罔顾事实的信息受到了惩罚。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1192.html

    Thu, 05 Sep 2024 10:48:26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Fri Oct 25 20:22:23 2024
    CDT 档案 标题:被杨笠脱口秀表演整破防的90后,心中充满仇恨 作者:唐映红
    发表日期:2024.10.23
    来源:唐师三百手
    主题归类:杨笠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有感于我喜欢的脱口秀艺人杨笠被抵制失去某平台的商业代言。(《抵制杨笠的人,大概也在愐怀辛瓦尔》)

    这篇文章读者画像与其他文章同,我的文章长期以来都是中年及以上男性读者(40岁-60岁、60岁以上)为主,但这篇文章例外,25岁到35岁的男性了大多数。

    这批年轻男性为主的读者群,显然是抵制杨笠的主力。他们有着鲜明的行为特征,充满戾气,又很怂,在文章后排泄一句谩骂或者仇恨的话语,然后迅速取关。他们并想表达观点,哪怕是批评
    的观点,他们只是想泄愤。

    排泄对一个女脱口秀艺人表演时吐槽男人段子的愤怒和仇恨。

    我很喜欢杨笠的表演,也很喜欢其他女脱口秀艺人的表演,像今年度两档脱口秀网综有精彩表现的菜菜、山河、小鹿、大国手、颜怡/颜悦、Echo等。相比于男性脱口秀艺人选择题材的相对逼仄,
    性在性别视角题材上更为游刃有余。

    我甚至还专门写过两篇文章来支持她们。(《现代女孩最好的品质,就应该是难搞啊》、《脱口秀能畅讲月经段子,就是进步》》)

    这群充满对脱口秀女艺人杨笠仇恨的年轻男性,在留言中毫掩饰他们对杨笠、女权、作者的满腔愤怒和仇恨。我两天还专门写文章评论了一叫嚣要把女权都用机枪“突突突”的年轻男性读
    者留言。

    显然,他憎恶“女权”,认为杨笠就是“极端女权”。对待“极端女权”应该集体枪杀,并且株连家人一并酷刑屠杀。

    公众号:唐师三百手

    “女权”是现代文明教养的检测仪

    昨天,又一则年轻男性的的留言引起了我的兴趣。他的留言没有任何批评表达,只是叫嚣把作者以及赞同作者的其他读者通通都“做成肥皂”。

    把他仅仅因为喜欢的作者,乃至赞同作者的其他素昧平生的其他读者“做成肥皂”,恐怕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纳粹法西斯的暴虐。

    他与其他大多数被杨笠表演段子激怒的年轻男性读者一样,充满戾气,又很怂。他在评论区吐一泡就取关逃了。

    就是这么一内心住着法西斯的江苏年轻男性读者,头像用的是亲子温馨的家庭场面。

    看起来,他结婚了,已经是父亲了,应该有至少令他感到幸福和骄傲的家庭,否则会用亲子温馨照来做头像。

    看来,温馨的家庭、亲子足以平息内心的暴虐和愤怒,他对一女脱口秀艺人的表演耿耿于怀,对支持这女脱口秀艺人的文章作者,以及赞同文章的其他读者有着可遏止的仇恨,一定要吐
    一泡仇恨的排泄物,然后迅速逃走。

    我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也关心。我只想顺着这个话题谈一个小问题。他的仇恨态度距离实施仇恨行为到底有多远。

    看起来,他就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结婚生子,有一个看起来幸福的家庭。自己可能有一份工作,或者开网约车、做小生意营生。但是,他内心充满仇恨。

    从文章留言映的只是他仇恨的一个小小侧面,对生活中完全没有交集的脱口秀艺人、支持艺人的文章作者、乃至与他素昧平生毫相干的其他读者的仇恨。在生活中,他应该还仇恨更多的人,
    曾经的学校老师、领导、同事、解风情的亲戚、相处洽的邻居、礼貌的乘客(如果他开网约车),甚至势利的丈娘、小舅子等等。

    从心理学角度,愤怒和侵犯性言论往往源于挫折,太多的挫折积蓄了太多的愤怒,使他将愤怒和侵犯指向与他毫无关联的脱口秀艺人、文章作者、与他观点同的其他读者。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愤怒和积蓄的仇恨情绪随着在互联网向陌生人呕吐排泄,可以带来替代性满足,减少在现实生活中的愤怒及仇恨情绪值,又可以继续扮演普通的丈夫,父亲、下属、同事、邻
    居、女婿等角色,甚至表现得温和而退缩。

    如果生活就这样延续下去,在现实生活中扮演温和退缩的普通人;在内心底,网络中唤出人格里的法西斯,通过仇恨侵犯性言论来排泄积累的愤怒。只要能够保持平衡,现实生活中温和退缩人格
    与内心底暴虐愤怒的法西斯人格大概也就能相安无事。

    一旦这平衡被打破,像妻子离婚带走孩子;或者失业还要被同事嘲笑、被领导训斥;或者房贷逾期面临失去房产;或者孩子病医院漫经心酿成悲伤后果。诸如此类。

    他内心底的法西斯人格就可能被类似大的负面生活事件唤醒,他的仇恨态度就可能指向生活中的无辜他人,阴差阳错中铤而走险实施仇恨行为。

    例如,向公园里婴儿车里的婴儿泼洒热咖啡;刺杀“敌国”侨民;在医院杀医护人员;杀妻的新男友……

    25岁-35岁的男性,就是90后。背负着沉的房贷、车贷;为能结婚支付了高昂的彩礼;未来孩子读书面临菲的预期支出;工作又随时可能遭到薪、裁员。他们接受的教育灌输,观看的影视剧
    社媒平台喜欢的推送,无在他们内心底孕育、滋养仇恨的法西斯人格。

    已经这么艰难了,还要被同龄的女脱口秀艺人吐槽讽刺,杨笠表演的脱口秀段子使他们集体破防;抵制杨笠成功的经验又使他们的仇恨得到滋长。

    我能够理解他们,但鄙视他们又怂又暴戾的懦夫行为。我推他们妨去看付航、瓜、刘仁铖的脱口秀表演,也是25-35岁的年轻男艺人,如果能被逗笑,那就还能渡。

    杨笠是总编剧。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2457.html

    Thu, 24 Oct 2024 22:27:43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_cn.fan_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