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
标题:“苕萝”比到1%,武汉司机为何慌了? 作者:王诗涵
发表日期:2024.7.13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
主题归类:自动驾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是市场竞争或冲击,而是维打击”
7月7日,在武汉市汉阳区,一辆萝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与一闯红灯行人相撞,引发的围观,从路面发酵到了网络。
陈格是武汉硚口区一家中小型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管理百余台出租车。陈格分享了当地的一则视频:一辆示范应用的萝快跑横向停滞在马路中间,右侧的其他私家车、电瓶车因缝隙较大排队
绕行,左侧的一辆出租车则只能继续等待,路人们感叹着“苕萝横街”。
在“自动驾驶第一城”武汉,新社报道,目,武汉市的上路“无人车”数量共有600台,开通载人收费业务的仅444台。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百度Apollo旗
下“萝快跑”已投放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具体数字尚未披露。
随着无人驾驶网约车(Robotaxi)商业化落地提速,在网约车市场饱和的背景下,疲于等、抢、低价竞争的出租车行业,度迎来一未知的机。“杯水车薪难以为继”,近日,武汉某家出
车公司在公告中说。
在武汉,与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数量相比,“无人车”数量仅者的0.9%,但“机器取代人力”的焦虑感,已经开始蔓延。
“这是市场竞争或冲击,而是维打击。”谈及对萝快跑的看法,一武汉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了拒绝,“诉苦也没法阻挡这个趋势”。
武汉出租车“自救”
近日,一则标题为《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的网传文件引发关注。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称,公司拥有159台巡游出租车,4月以来已退车停运4台,且有继续蔓延的趋势。
发布于6月20日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在今年已采取让利保本经营的模式,2—6月每月为司机提供承包费减或奖励费用300元,但司机每天车的毛收入在200-300元,“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陈述现状的同时,公司也提出五方面建议,映了出租车公司当的几大“窘境”:无证和合规网约车存于市场、市场低价和一口价等扰乱竞争、保险价格高、公司经营困难,以及对武汉当地
所投放无人驾驶车“萝快跑”的质疑。
图/源自网络
《中国新闻周刊》致电了包括该公司在内的多家武汉出租车公司,对方大多表示拒绝,“愿意聊”“聊了也没用”。
今年1月,武汉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会向各会员发布倡议书,其中写道,“市场冲击对我市巡游出租汽车市场造成极大影,行业整体营运收入断下滑”,倡议各向满足规定的补
车辆于2—4月发布标准每车300元的企业补贴。
在武汉,小型公司车队规模在百余台左右,而大型公司的车队规模可达1700—1800台左右。陈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公司间的经营方式与情况同,但“收入都受到很大冲击”。
他介,公司目的司机月平均收入在3—5元,薪资自去年8、9月以来逐月减少。“一个月的租子(租金)在4元左右,大家普的心态是,把租子跑出来就错了。”
司机收入减少,向司机提供补贴的公司也难赚钱。谈及办公地址的租金、停车场租金,他表示“压力很大”。就职于汉口区一家出租车公司的一司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所属公司则并没有
应倡议,“连300元减都拿到”。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数,今年5月,武汉市完成巡游出租车客运量1672.61万人次。交通运输部数显示,今年1—5月,湖北省完成出租汽车城市客运量4.75亿人次,在31个统计地区中于中游;同
增长3.2%,仅高于宁夏、贵州两地。截至2023年底,全国拥有巡游出租汽车136.74万辆,增加了0.54万辆。
运力市场饱和的“灾区”,在网约车领域。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布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开始加大力度清退无证和合规车辆。九派新闻5月报道,武汉市当月日均运营网约车2.94万辆
车日均订13.2,日均营收339元(未扣除平台抽成),市场已趋于饱和。
但网约车市场在扩容。交通运输部数,截至5月底,全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03.3万本、车辆运输证294.8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0.7%;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5月份共收到订信息
9.44亿,环比上5.2%。
陈格表示,出租车和网约车困于“低价竞争”已久,段时间,武汉出租车司机已自发在车门和计价器表贴上“打折”信息,但由于出租车属于政府定价,这一行为并合规。出租车的抢客也引
发了矛盾,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今年6—7月,多市民表示“出租车在高铁站进口处堵着等客”“出租车道网约车上车点,造成交通拥堵”。
对于公告中提及的新能源车险费率提,陈格举例道,“第一年的保费约8500元,没有事故的情况下次年保费约9元,一次事故约赔偿3元左右,出2-3次事故后次年的保费会涨至1.3-1.5万元。”
“选择退车的司机也多是迫得已,大多是想引起当地视,或能低租子。”他说。
“是市场竞争,是维打击”
在越来越逼仄的行业空间中,武汉的出租车司机,又添新愁:无人驾驶出租车“满大街接”的同时,出租行业“吃饱”。
奋力冲击“自动驾驶第一城”的武汉,是国内第一个发放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牌照、第一个将公开测试道路开放到中心城区的城市。随着开放区域、测试道路断“扩容”,百度Apollo旗下的
无人驾驶车辆“萝快跑”已经愈发入市民生活。因为时出现停摆、顿,甚至造成小范围拥堵,被武汉人戏称“苕萝”。
7月12日中,陈格收到公司一出租司机刘滨发来的微信消息,视频中,刘滨正在武汉市汉口闹市区、六渡桥附近开车,称“第一次在城区看到七八台萝”。
“没想过会在闹市区遇见,很稀奇。”但机感很快向刘滨袭来。“我现在已经快难以维持了。发展下去,出租车是是就要‘缴枪’(退车)了。今天是萝快跑,之后其他‘快跑’上路,
就真是要被它们领了。”
“我们周边看到的无人驾驶车其实还是偏少,萝快跑从三环线到了二环线,目还没进入内环。武汉的道路交通很杂,早晚高峰又塞车,盲目进入二环会造成更大的堵车量。司机们映,在
晚上无人车可能会进入二环线。”陈格说。
刘滨向陈格发来的视频截图,等红灯时,他的方正是一辆“萝快跑” 图/受访者提供
实际上,刘滨所映的点于2023年就已纳入萝快跑的可示范运营区域。进入武汉两年来,萝快跑在今年2月宣布第三次扩大务范围,目已在武汉的大个城区开展商业示范运营。
今年5月,百度披露在武汉的务面积已达300平方公里,覆盖770万人口。而武汉全城的面积总计8569.15平方公里。严格来说,尚未“满大街接”。
百度萝快跑在武汉可示范运营范围:橙色、黄色、蓝色分别为2022年、2023年、2024年2月后萝快跑开放运营的区域。图片/晚点Auto、百度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披露,截至4月19日,萝快跑全国累计向公众提供乘车务600万次,其中武汉“全无人驾驶”订比例已超55%,并在4月份
续上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至100%。
新社报道,目,武汉市上路“无人车”数量共有600台,其中开通了载人收费业务的仅有444台。5月,萝快跑发布第六代无人车,并宣布在年内完成辆部署。“但投放量能否如期实现,
要经过监管部门多轮严密的评估之后,能发放牌照。”
上述报道,与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数量相比,武汉市商业化试点的“无人车”数量仅者的0.9%,“无人车”每日接量只有4000,与出租车和网约车几万的订量相差较远。
除萝快跑外,以武汉作为运营城市的无人驾驶公司还有元戎启行。以600台为计,意味着车日均订达6.7,已超过武汉网约车5月车日均订量13.2的一。
仅出租车和网约车规模的0.9%,无人驾驶网约车,为何会让司机们产生空的“机感”?
在“无人驾驶”的场景下,乘客与司机间存在的“司乘矛盾”消失了。社交媒体讨论信息显示,尽管无人车因技术问题会导致“停在路中”“耽误时间”等评价,但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出租车、网
约车务的讨论。“网上很多评价说我们务态度好、投诉很多,但大部分司机都是网传的那样。”陈格说。
其次是低价的冲击。受访者表示,出租车由政府定价,其定价机制与市场调节定价的网约车所同,而凭借优惠补贴吸引乘客试用的无人驾驶车辆,更具吸引力,“老百姓自然是哪个便宜用哪
个。”一已有2年乘坐经验的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自己已乘坐超过200萝快跑,“总体上比打车便宜很多,大约比网约车便宜一。”
还有科技发展的“可阻挡”。另一家于武汉江岸区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感叹,“出租车和网约车有冲突的时候,还有调节的余地。而如今是无人劳动力、有人劳动力之间
的差别,是在一个层面上的吗?”
“这是市场竞争或冲击,而是维打击。400辆、4000辆或许都没什么区别,无人驾驶出租车只要一直存在,出租车司机中很多人就会‘丢掉饭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说。
5月,百度宣布萝快跑第六代量产无人车的售价仅20.46万元,较上一代下60%。在这则新闻下,陈格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疑虑,“无人车最多能跑多少年,什么条件下报废,这些是否有规定呢?”
规模化“夜”
在正式在城市中接之,无人驾驶网约车(Robotaxi)行业的发展已是“台下年功”。
以百度Apollo为例,其研发时间可追溯至2013年;2018年第一季度,“无人驾驶”首次进入百度财报;2021年8月,萝快跑正式登场;2022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萝快跑季度量从19.6万增
83.9万,增长超3。今年第一季度,季度量约82.6万,环比小幅下滑。
截至2023年底,武汉投入萝快跑300辆,2024年年内计划完成辆车的部署。
萝快跑App显示,目,其在全国的运营区域已覆盖至武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庆、成都、长沙、合肥、福州、嘉兴、阳泉12座城市;运营时间均为7天、24小时无歇。
除了百度Apollo,另有AutoX、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Momenta、滴滴等公司也已经在Robotaxi领域进行布局,其测试/运营城市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Robotaxi行业处于商业化早期。
“中国当正处于商业化1.0阶段,2023-2026年,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在5-10%城市内划定运营范围。”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Robotaxi商业化趋势展望2024》报告中指出,Robotaxi实现商业化具有五大核
要素,分别为政策监管、技术、成本、运营及务、市场接受度。
其评价,2023年,在表征商业化成熟度的1-5分之间,中国在政策监管、技术维度均已达到2分阶段,其余维度均为1分。
推动商业化进程的核心,在于2023年的两项突破性政策。工信部等四部门于去年11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智能汽车量产销售;交通部于去年12
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务指(试行)》,规范了商业化运营、运营试点行业标准,共同奠定了国内Robotaxi的落地基础。
今年以来,Robotaxi的从业者明显感受到了商业化的“春天”。“对于新兴行业而言,在修炼内功的阶段,可能外界会持有一些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在发展没那么快的时候,可能又会被持有过高期
。”一自动驾驶出行行业的资深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但目的节奏确已愈发明朗,已经接近无人驾驶大规模落地、商业化的闭环。”
谈及早期通过优惠领市场的方式,他表示,定价基本与出租车和网约车持平,但考虑到运营及市场接受度方面,“初期通过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新用户,打消对黑科技、新兴事物的疑虑。”
Frost&Sullivan预测,与载人出租车相较,Robotaxi将在2026年实现成本跨越。2024年,一辆Robotaxi和载人出租车的每公里成本分别为3.2元/公里、1.9元每公里;2026年,其成本将实现追平,达成2元/公里左
右。
罗兰贝格预测,2026-2032年,无人出租车商业化步入2.0阶段,城市覆盖以一二线为主,低线城市参与,扩展至20-60%的城市区域,包括市中心。2032年后,会步入3.0阶段,实现全面推广覆盖。
百度一季度财报,截至4月19日,萝快跑的累计务量超600万次。这是什么概念?今年一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量为37.5亿,相当于日均4167万,百度三年的订量相当于滴滴一天订
的14%。
尽管目规模相差甚远,但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忽视这个新物。今年5月,百度宣布,萝快跑计划于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于2025年进入盈利期。一旦能实现盈亏平衡,说明商业化能够走
,规模化只过是时间问题。
(文中陈格、刘滨为化)
作者:王诗涵
编辑:闵杰
运营编辑:马晓轶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9660.html
Sat, 13 Jul 2024 11:58:12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