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tf-8?Q?[CDT]=20=E8=AF=BB=E5=AE=8B=E5=8F=B2=E7=9A=84=E8=B5=B5=E5=A4=A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Wed Aug 7 20:34:57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这些年读历史,感悟到的一些大实话
    作者:龅牙赵
    发表日期:2024.8.6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宋史的赵大胖”
    主题归类:历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不要相信“政策是个好政策,只是被下面的人执行歪了”这种话,我坚持认为,容易被下面的人执行歪了的政策,算不上一个好政策,因为一个好政策必须要考虑到执行层面细节问题。

    王安石的新政如此,贾似道的公田法也是如此,从他们制定政策的初衷来说,都是想要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但是到了最后都变成了普通百姓扛不住的大问题。

    都怪下面的基层官吏执行歪了吗?因为他们的政策本来就给基层官吏留足了权力寻租的口子,所以才会出现“强行要求城里没有土地的人贷青苗钱”“把普通农户家里合规的土地都当成公田征收
    ”这样荒诞的案例出来。

    关键是我们看资料的时候觉得荒诞,这些贪官污吏觉得“你看老子多聪明”。

    02

    学历史的人,不要参与讨论“某某皇帝是不是一个好皇帝”这种问题。

    任何皇帝的终极目标都是要让自己或者家族的统治能够更牢固、更持久、更轻松,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的出发点是“我得让百姓尽可能享有更大的权利”。

    宋仁宗号称仁字当先,他在收税的时候也是从来没有手软过的,比如为了填补跟西夏作战的军费亏空,“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

    我再把话说残酷一点吧,我们千年之后看到的资料大部分都说宋仁宗好,只是因为他对文人好,而正好文人有话语权能够传播开来而已。

    而文官阶层孜孜不倦地说宋仁宗的好,要后世的皇帝都学宋仁宗,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更好过一些。

    文官劝皇帝对文官好,武将劝皇帝对武将好,宦官劝皇帝对宦官好,这是人之常情,谁信谁天真。

    03

    有钱人挨整的时候,穷人千万不要幸灾乐祸。一般来说,有钱人的抗打击能力、关系网都要比穷人强大得多,整他们都轻轻松松,整你们的时候那就更轻松了。

    就像南宋末年的公田法一样,你虽然眼看着有钱人家里的土地被以超低的价格买走了,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但是他的楼塌了之后,是会砸到你的。

    你是长工,意味着你失业了;你是佃户,意味着你要交更多租子了(古代官府收租的效率和决心可比地主强多了);你是家有几分薄田的小农,意味着接下来就轮到你了。

    你知道吗?公田法执行到最后,回买土地的价格只有朝廷规定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你嘲笑的那些有钱人被强买走的土地是每亩二百贯,轮到你的时候只有每亩四十贯,还是不值钱的会子。你
    还笑得出来吗?

    差价哪里去了呢?这个……被蒙古人抢走了。

    04

    人是一个复杂的构成,而且不同时期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事情,所以在探讨历史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忠臣”或者“奸臣”这样简单的词汇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更不要把自己喜欢的某个历史人物当成触碰不得的禁区,活活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粉丝。

    你要学会接受宗泽这样励精图治的名将可能会吃空饷,孟昶这样“奢侈腐化”的皇帝死了几十年之后成都百姓都在念他的好,文彦博这样的一代名相也要给后宫嫔妃送礼巴结,投降派秦桧也会为
    了朝廷的体面跟金国据理力争……

    学会接受跟自己第一认知不同的史料,学会接受自己喜欢的人物不完美的一面,学会接受自己讨厌的人物身上也有闪光点,这才是读历史的应该有的态度。

    兄弟我写的书,无签名盖章的普通封面版在当当上架了,欢迎支持↓↓↓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0369.html

    Wed, 07 Aug 2024 00:51:30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Sun Aug 18 20:27:59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那个攻击奥运冠军的体育记者
    作者:读宋史的赵大胖
    发表日期:2024.8.17
    来源:读宋史的赵大胖
    主题归类:全红婵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前不久,一个体育记者在直播的时候点评奥运冠军全红婵,里面有两句话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句话是说全红婵“在奥运村里疯疯癫癫地给外国运动员展示金牌”,一个是说全红婵“你以后不可能
    跳一辈子水,你不跳水以后像一个白痴一样能行吗”。

    这事儿闹得很严重,因为既涉及到了一个“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又涉及到了一个“可可爱爱的未成年”。

    据说他们报社也在调查他,稍后还会进行处理。

    处理的结果还没出来,但是我想不会太轻,因为“社会影响比较恶劣”。

    作为一个对体育、对记者都还了解点皮毛的人,我有挺多话想说。

    02

    关于记者以往的专业素养,我不太了解,告别新闻媒体十三年半了,除了以前的老同事,这些年唯一还算经常看见巨著的媒体人,就是最近一直没发言的那位前总编辑。

    但是从这位体育记者的这两句话来看,他的能力是不够的。

    如果他是故意这么说,那么他的道德水准达不到一个记者的标准;如果他是遣词造句出了问题,那么他的专业素养达不到一个记者的标准。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记者,不管是写文字稿,还是口播,你必须明白自己描述的是什么样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传播效果,有没有可能惹麻烦。

    尤其是对待一个未成年人的用词,连这个分寸都把握不好,连这一点意识都没有,还当什么记者?

    单从这个业务能力上来说,单位处理他是天经地义的,换我是他领导,我也要处理他。

    03

    我仔细看了这个记者全部一分半钟的发言,当然,我也不知道此前和此后他还说了什么话,我单从这一分半钟的发言来看,他还是不合格。

    我看得出来,他是在努力地想要帮全红婵规划未来,是想在某些方面表扬她的进步,是在警示她此前的一些“做得不太合适的地方”。

    我为什么说他不合格呢?

    因为他的这些话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别说全红婵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奥运冠军了,换谁听了都不舒服。

    一个人,能够把好心说成让人不舒服的坏话,我们以往称之为“情商不足”。

    尽管我觉得这不是情商的问题,比如他就不敢在公开发言里面用“疯疯癫癫?像个白痴一样”这样的话来描述自己的总编辑。

    但即便就是情商问题,这也不能开脱他犯下的错误。

    因为他不一样,他是文字记者,是靠写字为生的人,他对于文字的把控能力和组织能力,不应该用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来作为标准衡量。

    我这么说吧,即便是我们生产队的一个文盲老太太这么说我,我都要生气,更不要说一个从事了多年文字工作的记者了。

    他的这些语言,才是“像一个白痴一样”。

    04

    有些人很讨厌,终生沉迷于“让我考考你”和“我来教教你”的思维方式里面无法自拔,仗着自己有某一方面的知识积累,要去给人提供人生经验。

    而“让我考考你”就是“我来教教你”的预备阶段,先用一个对方大概率答不上来的问题把他给CPU了,然后就是长篇大论的“教教你”。

    这个体育记者也算是混迹体育圈很多年了,他应该知道,全红婵这种级别的运动员的退役生活,是完全不需要他来“教教你”的。

    但是他非要去教教她,无非就是多年来自卑与自大两种情绪交织起来形成的性格。

    在甲这里受到的委屈,想办法在乙这里找回来。

    正巧,全红婵就成为了他心目中的乙。

    一个人,非要到处去指点人生,早晚得碰钉子,现在他就碰上了一个大钉子,希望他这辈子能够吸取教训,学会怎么抑制住心中的指点欲。

    05

    最后我想说一说我这个标题。

    这个标题也是借用的别人的说法,其实我觉得,如果不是为了做新闻,“攻击未成年孩子”这种说法我更喜欢一些。

    在我看来,人的身价有高低,功劳有大小,但是每个人的人格是一样的。

    攻击奥运冠军,和攻击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对一个人人格上的侮辱,应该平等对待。

    不是因为这个人是奥运冠军,就应该有特别的保护措施,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人格上得到保护。

    当然,我这么说是出于我自己的自私心理作祟,我是希望今后如果有人也骂我“疯疯癫癫像个白痴一样”的时候,也能有人站出来替我主持公道。

    有点膨胀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0701.html

    Sun, 18 Aug 2024 18:54:56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ue Sep 3 20:35:13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那个晕倒的孩子,以及身边站得直挺挺的同学 作者:龅牙赵
    发表日期:2024.9.3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宋史的赵大胖”
    主题归类:中国教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今天一大早,我看到了一个让我非常寒心的视频。一所中学的一个六年级新生在上午第四节锻炼课时,突然晕倒在地。

    相关视频

    尽管这个孩子站在最后一排,但是依然有不少同学第一时间发现了他摔倒的场景。我把视频暂停数了一下,至少有十三个同学在第一时间回头看了。

    但是让我觉得很诧异的是,接下来的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发现这个孩子摔倒的同学越来越多,只有三个同学举手试图告诉老师,其他同学都规规矩矩站在原地,甚至有很多同学连手都是按照要求
    背在身后,没有放下来过。

    直到这个短暂昏厥的同学清醒过来,自己坐起来,没有任何一个身边的同学上去询问、搀扶、关心他,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队列里,偶尔回头看看,直到视频录制结束。

    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这篇作文绝对不是要批评这些孩子,我这篇作文绝对不是要批评这些孩子,我这篇作文绝对不是要批评这些孩子。

    我只是想要告诉大家,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

    我亲身经历过一次学生晕倒的情况,我把这个事情给大家讲一遍之后,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不正常。

    02

    今年5月24日,星期五,我还在西藏的时候。中午休息,当天下午我没有课,学校不打我的考勤,所以我稍微午休之后就换上T恤、短裤和跑鞋,准备去跑步。

    刚走到楼下,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儿童节快到了,几个老师去市里准备节日的背景板,他们对学校主席台的尺寸产生了争执,让我重新去量一下。

    我拿了卷尺就去操场,操场上有一群孩子在追逐打闹,我径直去了主席台上,刚量了一小会儿,听见背后几个孩子大喊:“赵老师,XXXX晕倒了!”

    我转头一看,三年级的一个女生倒在了塑胶跑道上,我正巧穿着全套运动装,扔下卷尺从主席台上跳下来就跑过操场来到孩子身边,一看她满脸通红,极大可能是穿得太多、跑得太急中暑了。

    那段时间林芝的气温挺高,尤其是中午太阳直射的时候能达到近三十度,关键是我上午做课间操的时候还说了这个女孩子,这么热的天,穿着毛衣和冬季校服,一问还穿了保暖秋裤,做个课间操
    都热得满头汗。

    当天中午我出去跑步时候的着装,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这孩子穿那么多,中暑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让她回宿舍去把毛衣脱了,她也不干,说一早一晚冷,家长怕她感冒。

    我冲到孩子身边的时候,旁边围了十几个孩子,还有一些孩子闻讯朝这边跑过来,我把这些孩子赶开,让他们不要阻碍空气流通,然后叫了一个女孩子协助我,把女生的外套和毛衣脱掉(我抓住
    孩子T恤的下摆了,这些细节我还是很注意的)。

    然后我一边叫一个同学去打水,一边用校服外套帮她扇风,不到半分钟孩子就醒过来了。一询问,语言、思维、视力都正常,我这才放下心来,让同学把她扶到阴凉处,喝水缓一缓。

    整个过程,身边至少十几个孩子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说话,有时候赶都赶不开。

    03

    事情讲完了,现在我想说说,我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一群小学生(视频当地小学五年制,中学的六年级其实也跟我们这边小学的毕业班一样),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我们先不要讨论他们应不应该救人、有没有急救知识、有没有爱心,他们起码是应
    该有好奇心的。

    就像西藏这群孩子一样,面对一个同学突然晕倒在地,叽叽喳喳围上来看热闹,需要老师驱赶才能散开通风口,老师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争着抢着去参与,这才是天性和本能。

    真的,不讨论什么道德规范,什么急救常识,什么同学互助之类的东西,就针对十二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品质。

    但是我在这个视频里,甚至连好奇心都看不见了,他们规规矩矩地站在原地,双手背在身后,假如大家有心去看看视频的话,还能发现,等这个摔倒的孩子坐起来换了一个地方之后,这群站着的
    孩子甚至重新整理了一下队形,站得整整齐齐,一个不乱了。

    我是学师范的,我觉得,也许有些人很喜欢看到这样的场景,觉得孩子被教育得规规矩矩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学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天打雷劈都不会乱了队形。

    但是我觉得很害怕。

    一群孩子被管理成这样,失去了同情心,失去了救助力,甚至失去了好奇心,他们不像孩子,至于像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04

    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突然想起了小说《水浒传》里面的一个场景。

    李逵上梁山之后,回家接母亲上山,结果母亲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李逵回山之后跟宋江说起自己母亲的惨剧,“说罢,流下泪来”。结果,他最崇拜的哥哥宋江大笑,说:“被你杀了四猛虎,
    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

    随后,梁山“好汉”们大喜,开始杀羊宰马,做筵席庆贺。

    李逵的妈死了,但是宋江只在乎梁山上多了两个兄弟,要大家来搞一个庆典。

    梁山的一群好汉们,平时跟李逵称兄道弟,宋江要求大家庆贺,也不管李逵正在流泪,自顾自欢庆了起来。

    李逵自己看到这个场景,也没说什么,跟着大家一起喝酒去了。

    我很担心,这一群孩子最后变成这个样子,只要宋江定下了基调,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管好奇心,不管同情心,不管别人是悲伤还是痛苦,只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

    或者是只做宋江觉得正确的事情。

    还要记得整理好自己的队形。

    各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不应该是这样的。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1148.html

    Tue, 03 Sep 2024 11:47:34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Sat Sep 21 20:37:44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 正常人不要痴迷于“我发现了一个恐怖的大阴谋” 作者:龅牙赵
    发表日期:2024.9.21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宋史的赵大胖” 主题归类:极端民族主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今年六月份,我写关于勇救孩子英勇牺牲的胡友平大姐的稿子的时候,后台有两条留言,让我觉得特别无奈。

    一条是:“你知不知道,中国有很多日本人的学校!”

    另一条是:“为什么日本人的学校不让中国人进去?”

    虽然隔着屏幕,但是我能从他们的语气和标点符号里感受到他们的恨铁不成钢——是对我的恨铁不成钢,意思是责怪我不知道这个恐怖的大阴谋,所以无法理解这类事件的发生。

    这让我一时间产生了很大的错觉,仿佛这些学校不是我投资开办的,就是我批准建立的。

    这两句留言给我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快三个月了我都还记忆犹新。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给担心这件事情的同胞掏个心窝子:没必要,真的没必要,一个正常人,不要痴迷于到处去发现一个恐怖的大阴谋。

    用范志毅的话来说:“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吗?”

    中国为什么有日本人的学校,你上教育部的网站也能查到原因。

    因为日本有不少企业在中国投资,他们的员工来中国上班,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留守状况,所以他们被批准在中国建立日本人的学校,让他们的孩子过来跟着父母一起生活
    和学习,等父母工作期满回国之后,他们就回去并入他们自己的教学轨道。

    这个说法,很好理解吧?

    为什么日本人的学校不让中国人进去,这个问题我觉得有歧义。

    第一种意思是,为什么不让中国的孩子去上学。

    这个问题,教育部也给出了解释,不许去。原因很简单,人家是根据日本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进度进行的授课,回去参加日本的高考,你中国孩子没事儿去上这个课程干嘛?你是要去参加日本的高
    考吗?你动机是什么?

    第二种意思是,为什么中国人不让进去参观。

    这个问题就更神奇了,真的,你放眼看看身边的哪个中小学让你随便进去参观,家长接孩子都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别说城市了,我在西藏的时候,我们那个小学平时都是大铁门紧闭,学生家长给
    孩子送衣服都是在校门外等着,谁能让你进去晃悠呢?说实话,我还想去我家附近的大学操场跑步呢,在那里跑了四年,疫情开始就再也不让去了,重庆人的大学,不让重庆人进去跑步,你猜我
    郁闷不?

    这些问题其实都很好解释,一说就通。

    关键是很多人,他们在心里概念先行之后,你怎么说都不通,你要是多说两句,他们就要质问你,为什么帮日本人说话,然后就是一串更难听的话。

    所以这也是我很多时候不爱跟人讲道理的原因,讲到最后基本上就是自取其辱,是那种明明说得很清楚但就是要挨骂的耻辱。

    但是今天既然已经把话都说到这种程度了,反正都要挨骂,我就再多说几句吧。

    你们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大阴谋,我就想冒昧地问一下:

    这么大一所学校立在闹市区,有招牌,有门头,每天有孩子上下学,你是怎么觉得这么大一件事,相关部门不知道的?

    你在玻璃门上贴一张A4纸的招聘启事都能接到整改电话,别说你建一个学校了。

    平常都是口口声声地“相信国家”“精英都在体制内”,这种时候你们就觉得主管部门看不见?

    “我的天哪,这么恐怖的一个大阴谋,被我发现了,你看我多厉害!”是不是这个想法?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不要这么想,这种事情就跟那些每天痴迷于推翻牛顿的物理学体系的民间科学家、或者痴迷于寻找英国起源于湖北证据的民间考古学家兼语言学家干的事一样,你要作为一个
    段子来玩儿,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你要是当真了,那就是真的看不起主管部门了。

    你要是不信,你在你们家小区门面上挂一个某某学校的牌子,哪怕一个学生都没有,你试试看,主管部门第几天给你打电话。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1653.html

    Sat, 21 Sep 2024 19:15:14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Fri Oct 18 20:36:30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让校领导带头吃学生食堂,真就那么难吗? 作者:读宋史的赵大胖
    发表日期:2024.10.17
    来源:读宋史的赵大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今天看见新闻,有学生家长发视频,说一个中学学生食堂的生肉是臭的,当地负责市场监管和教育的主管部门立刻赶赴现场,经过初步调查,发现猪肉的确“感官气味异常”,目前已经进行了查
    封和调查工作。

    虽然这个“感官气味异常”六个字写得非常含糊,留有了很大的余地,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认为,这批肉是肯定不正常的。

    能够用鼻子闻出来的异味,说明已经不正常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地步了。

    售卖不合格的食物,我一直都觉得是一种丧尽天良的行为,而把这些食物卖给中小学,是丧尽祖宗十八代天良的做法,说他断子绝孙都不为过。

    原因非常简单,中小学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现在的孩子极少下厨房,他们对食物的判断,只有好吃或者不好吃,基本上没有能力分辨食物有没有污染或者变质。

    而他们吃到这种变质的猪肉,如果调料放得重一点,他们甚至都尝不出来,说不定还觉得“辣得过瘾,胜过辣条”。

    这些年来,中小学的食堂经常出事,有食物变质的,有原料过期的,有混杂异物的,至于什么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行为,跟用臭猪肉比起来都算得上有良心了。

    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其实最直接的一条,就是“领导班子陪餐制”。

    我在西藏的时候就是这样,学校领导班子排着班,每周一个,在学生吃饭前的一刻钟先去吃学生食堂,书记、校长、副校长、后勤主任……人人都有,绝不落空,我们都亲切地把陪餐的人员称为
    “验毒师”。

    如果学校领导自己采购的食材有猫腻,他肯定不会吃;如果不是学校领导采购的,他对食物的鉴别能力一定比未成年人强。饭菜有没有做熟,食物有没有变质,口味有没有恶劣,他们一口就能尝
    出来。

    即便是食材真的出了问题,学校领导也能拍着胸脯说:“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自己也在吃这个。”

    至少学生家长心里会稍微好受一点。

    再说了,现在直播手段那么发达,大街上随便一个网红直播都有大把大把的人观看,学校领导一日三餐直播吃学生食堂,我就觉得挺好的。

    你想想,学生开饭前一刻钟,校长拎着饭盒子走到学生食堂,喊一声“家人们”,然后打饭、吃饭、评价火候和味道,有问题直接把后勤主任和厨师叫过来询问,这不比网上那些瞎编剧本的霸道
    总裁剧好看多了吗?

    又直观,又好玩,我就不信,家长不爱看。

    你说,我一个教育界的门外汉都能想到的办法,那些“深耕教育系统几十年”的精英们想不到吗?

    我不信的,我觉得他们一定想得到。

    但是为什么他们明明有办法,却又不执行呢?

    我此前一直都有一个观点:凡是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方,其中一定有某个环节的重要信息我们不知道。

    让校领导带头吃学生食堂,从操作层面上来看,其实一点都不难。

    真正难的是,一直不让这个方案在全国的学校推广并且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

    希望您能理解我上面这句话的意思。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2274.html

    Fri, 18 Oct 2024 04:31:04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reply to this post. However, for feedback on the bot, please post in the _cn.fan_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