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tf-8?Q?[CDT]=20=E3=80=90404=E6=96=87=E5=BA=93=E3=80=91=E5=BC=A03=E4=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Fri Aug 16 20:32:11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劳东燕教授回国:真正的远方就在脚下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4.1.1
    来源:张3丰的世界
    主题归类:劳东燕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劳教授几年前开始公共表达的时候说:到远方去。

    我能理解那种心情。现实的逼仄、乏味,让人感受到某种禁锢。

    去年我去哥大访学之前,就看到劳教授去了加拿大。有人在网上说她“润”了,她有一次回答:就是访学而已。

    但是很多人没有记性,或者想故意制造一些话题,就传说“劳教授润了”。有些人就是造谣,有些人是“逻辑推理”,而有的人则认为,那么敢说话,一定是不回来了。

    我认为这种氛围本身是奇怪的,也是可悲的。

    但是这种气氛又是真实存在的。我到纽约的第一顿饭,好朋友就告诉我:你要是想留下来,就要早做准备啊。

    我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只带了一个行李箱和一千美金,因为我没有任何想法。

    而且我认为利用访学的机会留在那里,有点可耻。一个朋友劝我:真想留的话就无所谓,邀请你访学的人会理解的。

    我想到已经八十岁的黎教授,他帮助过很多中国人“留下来”,他的目光总是充满悲悯,他懂得一切,也原谅一切。

    但是我自己想做一个清澈透明的人。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回应“我考虑考虑”,后来就彻底坦白了:“我要回去。”

    回来之前和黎教授一起吃兰州拉面。他说:很多人都很悲观,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乐观的人。

    ——也许我才是真的悲观呢。

    我明白劳教授想留在加拿大没有多大困难,如果真的留下也完全理解,应该祝福。但是当她说“我已经回国”时,我也为发自内心地为她高兴。

    我想告诉她:真正的远方,也许就在脚下。

    这是我最近的感悟。回来后,我认真经营自己的小书店,发现它是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就在眼前,但它有那么多动人的、荒谬的,甚至是危险的东西。

    昨天林垚来到书店。在炎热的晚上,书店外面的坝子上来了六七十人,安静地听林垚讲“远方的故事”。

    我说“真正的远方”就在脚下,并不是项飙所说的什么“附近”,而是要在现实的土地上进行“创造”。

    所以得知她并没有“逃离”,对她的钦佩会多一分,她说的一切也更可信。

    如果“自由”是好的,创造自由就比享受自由更好。对一个法学教授来说,还有什么比帮助别人实现正义更重要呢。

    要实现它,而且亲手去实现。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0642.html

    Fri, 16 Aug 2024 05:35:09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
  •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hu Sep 19 20:25:57 2024
    CDT 档案卡
    标题:深圳被蒙上了一层。它还缺了点什么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4.9.20
    来源:微信公众号“张3丰的世界” 主题归类:日本学童在深圳遇袭身亡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19年夏天我曾经在深圳两个月。天气没有想象中热,很多个晚上,我都在深圳湾公园跑步。我刚刚能够跑10公里,还沉浸在某种兴奋中。

    公园很大,狭长,据说可以一直向前跑下去。傍晚,公园里会有一些年轻人,有跑步,也有散步和骑车,还有很多人就坐在那里,看着海的对岸。

    这很好,但是那时我就感觉,深圳少了些什么:年轻人向往进步,挣更多钱,这没什么错。但是,深圳似乎太健康、太正面了,缺少一些情感因素。

    有一位朋友在2020年从深圳回到成都。她说:当那些科技进步用来管控,真是密不透风啊。在成都,她反而能够感受到某种缝隙。

    我想,“单向”的进步终究有点让人遗憾,甚至有点危险。

    我看到一个在深圳的自媒体,为了那个日本孩子的死,说了“对不起”。这篇文章消失后恢复,后来有消失了。

    看到有人送花的照片。在苏州,有人送花,现在深圳又有人送花。仅仅是送花似似乎是不够的,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也不能做什么。

    很遗憾的是,那些送花的照片中,学校的名字被遮盖了。保安勤恳努力,不断拿走人们摆放的鲜花。

    “深圳日本人学校”,仅剩下“深圳”两个字。这让这个词有点孤单,它失去所指,也失去了情感的依托。

    献花的人还会来。看不到下面那些字,它们的花就是献给“深圳”。这实际上恰恰构成一种批评。深圳必须变得丰富,能够接纳,能够倾听——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

    这也让我终于明白,深圳缺少的是什么:作为一个大城市,它还称不上“伟大都市”,因为它不会表达。

    它还不会说“对不起”,就好不太会爱。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1571.html

    Thu, 19 Sep 2024 16:32:19 +00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