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
标题:一所点高中的心理自救
作者:人物
发表日期:2024.10.12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物”
主题归类:中国教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黄花春是广西省崇左市一所点高中的副校长,也是一任教多年的英语老师。她观察到,从2021年开始,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紧迫性是从每年高一新生的心理普测数体现出来的。2023年,1500新生入学,就测出100左右的学生存在同程度抑郁。抑郁的孩子分到同的班级,给科任老师和班主任都带来小的挑战
班主任需要时刻警惕学生失踪、自伤,科任老师也变得小心翼翼。
学校做了很多努力,去防止可能的极端事件,比如钉上了窗户,在高楼上值守;同时断补充心理老师,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心理监测机制;取消低年级的月考,减少学生的考试压力;休学的学
生学时,也会经历一个学校和家长联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平缓地入学校生活。
但黄花春觉得,这些然够。崇左是一个边陲城市,下辖7个县市区,其中4个县和越接壤,会有一些涉外婚姻家庭,又因为经济欠发达,很多人外出务工,留下很多留守儿童。社会的、经济
、家庭的很多问题,在处于弱势的孩子身上体现了出来。
这些年,黄花春试图在更端解决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排解了负面情绪?思考之后,她做出改革,每天上上过两节课后,学生有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参加社团活动,搞搞街舞、
滑,也可以聚在一起排排戏剧,或者就是晒晒太阳。她发现,对于精力充沛的孩子来说,有喜欢的事情做,一忙起来,心里而能少了很多困惑。
还有很多问题然考验着一所学校的智慧。面对抑郁学生,如何划定家校之间的责任?如何平衡好高考与生命安全两条线?发生极端事件后,学校又如何维持老师教育最基本的底气?这些问题
待探索和解答,但黄花春感到明确的是,「真正的校园应该是死气沉沉,而应当活起来,让校园充满多元文化与快乐,这是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
文|程静之
编辑|槐杨
监测到的学生
能感觉到,从2021年到2024年,我们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2021年是最艰难的一年。早在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第一例极端事件。事发在一次月考当天,班主任巡查早读时,发现有学生用MP3看网络小说。这在学校是允许
,班主任就走过去跟学生说,7点要考试了,建议先把MP3交给老师保管。那班主任平时为人温和,也没有批评学生,说完这么一句话,学生也没有讲什么,交了MP3,就安安静静在那里等待考
。
刚好学校新建了教学楼,走廊上的监控设施都很完备。我们后来从监控视频里看到,早读结束之后,那学生和同学说说笑笑,走到了5楼考场。他们先在走廊上站了一会儿,但等同学进了教室
他毫犹豫地纵身跳了下去。在场同学一下子都惊呆了,有的同学甚至刚刚转身离开他,完全无法理解那一瞬间发生了什么。
这一例之后,到那年年末,又是一例;到次年4月,又是一例。之后,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应对几次突发事件。
学生的心理机容忽视,光是我们高中,还包括当地的中学和小学。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也是感到焦头烂额。其实,早在2019年,教育部门就很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高中学校的要求是,每
都要对高一入学新生做心理健康普测。现在我刚好分管这一块工作,开学第一周,就会安排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把全年级学生平均分,每个老师大概会分到15~16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问题
括:日常与父的沟通频次怎么样?如何调节开心的情绪?难受时是否会跟好朋友聊天?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异常,科任老师就会打上星号,然后把学生转给心理老师,进行下一步具体的抑郁
表检测。
每年检测结果出来,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存在异常。2023年,第一个学期开学,我们对1000多高一新生进行普测,结果大约有100学生存在中度抑郁,其中20学生在入学就已经去专
医院查过抑郁。
这些学生分到同的班级,对整个班级影都很大。曾经,有一个班分到差多10抑郁的孩子,其中3还是度抑郁,班主任就感觉座都知道怎么排了。作为科任老师,刚开始我也知道
怎么对待抑郁的学生。给这个班级上课时,一走进教室,就感到整个班都闷闷的。上课期间,那几个孩子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低头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试着邀请他们一起做小组活动,
但他们吭声。一节课下来,我就感觉在自言自语,害怕得敢去向他们提问。
这还是最焦头烂额的状况。有时候抑郁的学生上完一节课,第二节课突然在了,当堂的老师会感到责任大,立马停下课堂,去生间、宿、顶楼这些地方寻找。现在每节课开始,科任老
师都是先检查人数到齐了没有,如果没到的学生是请假,他们就会立通知班主任。
因为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一样了,都是公开谈抑郁。知道状况的科任老师去上课,问班上怎么少了这么多人,学生就会回答,他们请假治疗抑郁去了。还有的时候
,老师遇到学生回答问题,在课堂上生气,课代表就会说,那同学是生病了,得了抑郁症,请老师理解一下。
感受到心理问题的紧迫性之后,我们学校开始花大力气把一些岗匀出来,宁可先招聘到足够的心理老师,近三年几乎是一年招聘一的频率,到现在已经备了6心理老师。每老师都有具
的课时量,确保每个班级、每个星期都能排到一节心理健康课。每天会有一心理老师值班,负责接访紧急的学生。老师日常也接受预约咨询,通过量表、谈话、沙盘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
。如果学生到了自伤、需要吃的地步,心理老师就要联系班主任和家长,带学生去专业的精神机构诊疗。
但我们困惑的是,连续4年来,走向极端的学生而是平时监测到的孩子。有一类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为想破坏在老师和同学心中上进的形象,就在各检测中把真实的情绪隐藏起
。他们正常参加活动,给人感觉很开朗,直到在我们看来一件小小的事,比如一次考试失利,班主任的一次提醒,就引发一些极端状况。
面对这些状况,作为基层老师,我们会感到失去教育的底气,知道怎么对待现在的孩子,便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犯了错,老师也敢吭声。长此以往,教育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疲软。
图源电影《年少日记》
回想「班主任三个字,内心还是在发抖
每一次极端事件发生之后,仅是学生,对相关老师也是一次挫,如果没有做好心理疏导,老师也会陷入严的心理机。
所有老师中,班主任压力是最大的,每天早读到教室,晚自修也敢放松,时刻盯着学生到齐了没有。这几年,很多老师都是为了评职称当班主任,达到必要的年限之后,他们会马上申请说,
宁可多任一个班的课,也想多当一个月的班主任。而班级里一旦发生极端事件,有的班主任宁可一辈子评职称,也敢担任这个职务。
为什么说班主任是最痛苦的?在我们遇到的第二例极端事件中,是下晚自修后,有个班的团支书突然在教学楼坠楼了。那坠楼的团支书还有几分钟存活时间,班主任第一时间到了现场,又救
回她,就是眼睁睁地看着她失去生命。
当天晚上,班主任去派出所做了笔录,我全程陪着他,一直处理到凌晨5点,没发现他情绪出现什么异常。但到了事发第二天晚上,有学生跑来跟我说,感觉班主任太对劲。我就开始在校园里
急找班主任,那天气温很低,又下着雨,我找了好一会儿,最后是在旗的旗台那里发现了他。他正抱着国旗的柱子,默默坐在那里淋雨。
那班主任年纪轻轻的,三多岁,可等我把他扶到办公室里一看,他的头发根真的是一夜之间几乎白完了。他坐着一声吭,我就跟他聊起,人生真的是会遇到各各样的挫折,让我们感到
出乎意料和难以承受,但还是要勇敢去面对。慢慢做了一些疏导之后,我说实在难过,你可以哭。那么一个高高大大,平时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的老师,就在办公室里痛哭了差多个小时。
他说,真的没办法接受,昨天团支书还活蹦乱跳,在他的课上还那么认真回答问题,甚至在出事之,她还用班级QQ给同学发了最后的留言,继续做好「青年大学习。平时的访谈排查中,他问
支书是否遇到学习上的困惑,有没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忙,她都说没有,一切都很好,以至于他完全都想到团支书会出问题。
后来,我们就让心理老师给那班主任做心理疏导,但他刚走进教室,看到撤走的座,还是感觉承受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算走出来,可以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他真的是一很优秀的
老师,总是在尝试各创新的办法教书,我就试着做了几次动员工作,问他可可以当班主任?他就说,虽然还是热爱教育工作,但是回想「班主任这三个字,他内心里还是在发抖。
这班主任还算恢得好的。我了解到有一所高中学校,极端事件发生后,孩子遗体没有火化,家长一直打官司,春节还在学校门口拉横幅,校领导正面应对,把压力全部推给班主任。家长
断给班主任打电话,那班主任就感觉崩溃了,仅辞去职务,还跟学校请了长假,她已经完全上了课,甚至一步也走进教室了。
我能理解这崩溃。作为副校长,我是会把老师保护起来的,家长的电话全部都是由我来应对。曾经有一家长,打电话骂了我个月,记得有一次接完家长的电话,我正在炒菜,就一边炒菜一
边哭,心里也特别委屈,特别疼,但是我得承受住家长的情绪。
遇到极端事件,我们要面对很难的一关正是在家长。从家长角度,谁也愿意养大的一个孩子没有了,都想向学校索要赔偿。但对一所学校来说,有限的公用经费维持校园运转已经是举步维艰,
就我们学校来说,只能是申请校方责任险,另外提供几万元的人道主义慰问金作为赔偿。但家长刚开始肯定都会同意,因为立场和处境同,双方就会陷入可调和的冲突。
我们和第一例因为MP3而坠楼事件的家长僵持的时间最久。家长告到基层法院后,法院根收集到的证,认为班主任在沟通时没有批评学生,而学生已经是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坠楼又是在
一瞬间发生的,最后就判决学校承担10%的责任,赔偿7万多元。家长满意这个结果,上诉到中级法院,最后司法程序走了一年多,二审依然是维持了原判。
后面发生每一起,我们都会拿这一例判决去跟家长好好沟通。其实我们也是为人父,理解养一个孩子的辛苦,和失去一个孩子的痛苦,但学校的教育是万能的,是说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
了,如果老师已经在各方面尽职尽责,孩子最终还是出了问题,家长也要共同承担责任,否则,对其他在校孩子也是公平的。
现在,虽然整个社会对学校有一定的理解,但招生的时候,家长也会顾虑,觉得发生极端事件的学校能去就去了,好的生源可能就这样流失了。
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学校会把教学楼、宿楼挂上各防护栏、防坠网,让学生没有机会跳。
我们学校是没有考虑过这么做,但做完预算之后,发现拿出这笔经费,成制定一些措施来严防。现在,我们把所有窗户都钉死了,只留下一只手能伸出去的缝隙。教学楼都安装了监控,
一层楼梯入口设置了大门,学生下了晚自习,保安人员巡查完会锁上门。我们还安排科任老师轮流巡楼,到了课后时间,凡是高楼的地方全部都有人在值守。
除了老师,我们还在每个班级挑选学生做「情绪观察员。学生主动报当志愿者,一旦发现同学情绪常,要立马汇报给老师,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及时扼杀好的苗头。
好几个学生都是在采取极端行动之被制止了。我自己就制止过两次,一次是上个学期末,我刚刚下课,突然望见对面一个学生把窗户摇开了,一只脚跨出来,准备往下跳。另一次是听到学生说
有人要跳楼,我从二楼办公室一路冲上六楼,看到2学生拖住了跳楼学生的手。我赶紧帮忙,后面又有老师和学生加入,一共七个人算把一条生命给抢回来。
从学业,到家庭
上面的措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我们也意识到,极端事件往往事发突然,比起「严守,更要的是了解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做好「预防,用一句老话来说,「上医治未病。
我们发现,除了开学,还有几个关键节点需要注意:高一高二是期中、期末考后,高三是月考、模拟考后,学生会因为想面对考试或者成绩理想,采取极端行为。
以,高一高二每个月都有月考,高三会有很多模拟考,临近高考的那个学期更紧张,几乎每两周就有一次考试。现在,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取消了低年级的月考,但高三还是要顾
及高考,考试然是差多的频率。
我们只好在考和考后开展主题班会,告诉学生要平和地看待考试,只要每个阶段认认真真学好,成绩是多少就是多少。我们也会跟学生谈高考志愿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状况,
减少未来做职业选择的迷茫。但便如此,学生的心理状况还是没有改善多少。
我们去向心理老师那儿了解,逐渐认识到,考试只是一个导火索,并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目心理老师排查出来,偏远地区来的留守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
这跟我们学校的招生策略有关。今年之,1500高一入学新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来自县乡。但崇左市所辖7个县市区,有4个边境县和越接壤,会有一些涉外婚姻家庭,另外这些地区经济欠发
达,成年人几乎都是去外面务工,导致县里边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成长中会感到孤独,内心世界空洞,而一旦陷入抑郁,家人又很难给到他们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每个星期天下,学生有「黄金4小时,可以外出接触寄存的手机。我们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跟同学或者朋友打视频,聊QQ,几乎会跟父打电话。到了中秋、国庆这样的假期,这些
孩子宁可留在学校,也愿意回家。曾经,我问过一个孩子回家的原因,她就说,从市区坐公交车到县城,要两三个小时,然后还要坐很长时间的三轮车能到家。但因为父在,家里就是
冷锅冷灶,她只能去伯父家吃饭和睡觉,与其寄人篱下,还如待在学校。
我们进一步了解,发现度抑郁孩子的家庭情况更杂,基本就是两类型:一类是父关系合或者离异;一类是家庭里存在冷热暴力。
比如一学生,高一进来就是度抑郁,在学校里总是割脉,夜要找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我们劝她休学,但她说宁可死在学校,也肯回家,原因就是她有一个家暴的爸爸,她害怕回去会被打
,也心看到妈妈老是挨打。
我们也跟孩子妈妈聊过,她说自己就是打理几亩田地,照顾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家里全靠孩子父亲做建筑工,一天挣三五百养活。但孩子父亲每天干活累了,回家就想喝酒,喝完酒就家暴。她没
有独立养活孩子的能力,离了婚,就试着找妇联做了很多次工作,但是家暴行为还是没办法制止。亲其实是希望养好那女孩的,鼓励她考上大学,那孩子就在学校里苦苦挣扎,在夹缝里边
活得格外艰辛,直到后来熬到了毕业,她说也会回到那个家。
另一学生的情况也很典型。她原本成绩很优秀,定的高考目标是985大学,但因为给自己的压力过大,每次考试会控制住发抖,肚子疼。高三开学时,她检查出了度抑郁,得休学一年
。之,我们一直认为这个孩子的病根在学习,但直到今年学,她聊起自己的家庭,父亲原本在县城做生意,但疫情过后,生意顺利,亲感到经济压力大,经常和父亲吵架,已经到了闹
离婚的地步。她想缓和父的关系,将来工作减轻父的经济负担,会那么渴望考上985校。
其实,能从县域到我们学校上学的孩子,中考成绩要冲到县的15%,可能被录取。很可惜,这些县里最优秀的孩子又被心理问题牵绊,大概只有百分之几能上一本,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上二本
。像刚提到的那学生,次回到学校,她的目标已经是985,而是能上个大学就错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也试着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但是教育家长甚至比教育学生更难,是每个人都能听得进你的建议。
象特别深的是七个人合力救下来的那男孩。救完人是上10点,我身上衣都被汗水浸透了,但事情紧急就先通知了家长,想着他家距离学校也就个小时车程,干脆等处理完了回家衣
。但等到将近中12点,我身上衣都干了,那父亲到学校。后面回去我就感冒了一场。
那父亲到现场还是一副满在乎的样子,说孩子怎么没有跳下来,丢人现眼。我马上就批评说,这样的言语妥,作为父首先应该是关注和安慰孩子,那父亲就回了这么一句,女孩子要关
注一点,男孩子有什么好关注的?我在旁边就很无奈,后来拉着那父亲独聊,分享了几个严的案例,他意识到,自己的孩子能救回来真的很幸运了。
为什么我一直在推崇社区多开展一些活动,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感觉到,提高边境地区父的教育和沟通能力太有必要了。家长可能会觉得,每天工作已经很忙,能让孩子吃饱就错
了,但是要了解到,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孩子对父的期望值已经和以往一样了,是解决一日三餐、冷暖问题就可以,孩子还希望父是通情达理的,是可以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的。
但家庭状况是一天就能改变,学校也很无奈,被迫要为孩子兜底。我们只好额外关注留守、亲、孤儿这类孩子,便他们平时表现出积极开朗的一面,老师也会在上课时多给他们一些提问的
机会,课后多一些谈心,观察他们有没有参加班级活动。
今年学校的压力微缓解了一些。按照教育厅的要求,为了保护县域生源,从今年开始我们能招收边境县的孩子了。几天在饭堂吃饭时跟心理老师聊起来,他们说通过普测来看,这一届孩
子基本来自城区,乡镇的比较少,心理状况要比去年那一批稳定。尽管从成绩来看,上一批孩子更拔尖,但实际情况并乐观,这一批孩子虽然成绩中等,但对于学校来说,维稳已经比学更
要。至少孩子先要安安全全生存下来,学校能带着他们一起往走。
图源《天空之城》
休学与学
在心理老师的干预下,中度和轻度抑郁的孩子能慢慢好转,但抑郁程度特别的孩子,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强行留在学校,既学进去,病也会好,直到去年开始,就根教育厅的相关文件
,要求在医院鉴定出度抑郁的学生,必须要强制休学一年。
其实从整个学校来讲,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对抑郁症患者都更加宽容和温和了,没有去排斥这样的孩子。每年开学初,我们就会开一个心理健康讲座,告诉学生,如果感觉自己心理出了问
题,那就是该吃吃,该看医生看医生,其他同学用特别困惑和好奇,就用平常心对待。平时的心理健康课上,心理老师也会组织学生们讨论,如果班上出现抑郁同学,我们该怎么做?学生
各抒己见,老师做一些正确的引导。
为了让那被家暴的女孩在团体里至于太孤,后来班级就形成共识,要企图用一个人的力量去感染她,但是可以变成一群人去靠近她,课外活动邀请她一起跳绳,在宿里大家也会拉着她
一起吃零食,默默关注她的动向。
和休学套,我们学校去年也启动了一个完善的学程序,由政教处、德育处、教务处、年级组几老师组成学小组,考核学生是否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提供医院的相关证明,度抑郁已经
转为轻度;二是家长至少要陪读三个月,每天接孩子外宿,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提供亲情陪伴,合孩子的期入。
满足条件之后,学小组跟学生面谈,话题涉及他们休学在家的生活,是否和父沟通,跟好朋友联系?回到学校会有什么计划?以及面对新的同学、新的班级,能适应吗?如果学生能轻松回
答这些问题,说明他们放下了很多,学小组就会判断他们达到学标准。
也有学生在问询中出现激烈的情绪,但学小组会一次否决,而是让他们入学适应一两个星期,如果能正常入,交学费办理手续,如果适应了,学小组就建议他们继续休学。
新回校园之后,这部分孩子总体表现比较平淡,没有极端地游离在集体之外,但也没有很好地入新环境。他们有时候会交上作业,完成了测试,面对老师的询问会应付式地交流。能感觉
到,大部分学孩子心思已经在学习上,成绩也没办法拔尖,他们的想法就是希望平平地过,完成高中学业就算了。
面对学的学生,老师依然需要很多智慧,能表现得过于关注,也能一直关注,让他们感到被冷落。为了拿好尺度,我一般会设置随堂接龙的小游戏,让学孩子自然地参与进课堂。提
问到这些孩子时,他们有的会说知道,或者直接回答,班级气氛会马上凝下来。作为老师,我会僵硬地对峙,而是调节气氛,问他们什么时候想回答。如果对方说明天,那我会顺着说
,先坐下来,明天继续提问。等到第二天,如果观察学生心情看起来还错,我把一些简的问题抛给ta。
大家就开玩笑说,以是学生对老师察言观色,现在是过来,老师要顾及学生心情,站在他们的处境去思考很多问题了。
很多学孩子都是没有完全康的,他们晚上在宿睡着,早读又起来,到了课堂也是趴着睡觉。但这些违纪问题都要,对于班主任来说,要格外留意的是让宿同学提醒的学生
继续吃,班干多给予关心,还要经常做一些谈话疏导,预防他们次走向极端。
休学与学制度执行的这一年来,学校的管理压力明显小了很多。但我们现在困惑的是,教育部门目并没有给出一个学的规范程序。最近,我们就遇到一个学生休学了几个月,父亲就整天缠
着学校要把孩子送回来。孩子没有通过学小组的评估,但家长馈给了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又让我们同意接受这个孩子。
我们就想呼吁,教育部门是是可以和医疗部门联合,给出一个具体的鉴定,判断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学标准,明确接下来走什么样的程序,家校之间该怎样履行彼此的责任,而是让学校独
自去迎接风暴。
图源剧集《三而已》
明天,高考,和未来
学校发生了几次极端事件之后,我们领导层也开始讨论,抑郁已经是个例,而是整体上出了问题,休学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就觉得有必要做个摸底调查,弄清楚学生为什么排解了负
面情绪。
调查是2021年展开的,当时和一高一学生的谈话让我象深刻。我问学生,在学校里过得开心吗?学生说算上开心,总觉得压抑。我又问,为什么会觉得压抑?他说,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上
。我说,是有课外活动吗,可以跑跑步,散散步。学生就说,自己跑步有什么意思呢?我喜欢打球,喜欢跳舞,还喜欢跟同学一起比赛,但是学校要有这样的活动行。
「学校要有这样的活动行。我开始思考这一句话。既然学生提出需求,那么学校就应该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想做的事。真正的校园应该是死气沉沉,而应当「活起来,充满多元的文化
与快乐,这是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
后来,我们就召集全校的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开了一个会,想让学生多提建议,具体要开展哪些活动,最后收集上来一个「愿望清。我们根清,把每天上9:10~9:40这个时间段变成「多
大课间,搞了很多趣味性和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学生上了两节课之后,马上可以从教室走出来减压,晒一晒太阳,也晒一晒各运动的能力。有个学生说,跳起来出了汗之后,整个人都变舒
了。
学生会和团委还提出,想要在学校增加社团类型,我们校领导经过集体决策,最后也决定用多多样的社团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除了传统的文学、戏曲、篮球,我们还加入了新时代孩子喜欢的
动漫、街舞、轮滑,就是想击中更多学生的兴趣,争取全员都能够参与活动。
现在到了课外期间,学校广播站会播放歌曲,我就看到有的学生在宽敞的地方滑轮滑,有的在排演戏剧,读书社团在做一些读书分享,能够感觉到,校园逐渐恢了一些生机。
但对于高三生来说,高考是摆在眼的一个现实。年级组长一开始就对搞活动,特别是大课间30分钟,原来的规定是,第一个10分钟打水、去洗手间,第二个10分钟练字,最后10分钟用来做习题
年级组长就很焦虑,学生学习的时间原本就够,现在这小时还让学生放松,成绩怎么上得来?
我们就跟年级组长说,高一高二都在活动,高三学生就能学得进吗?而且那一年,高三年级的抑郁比例明显高过2个低年级。年级组长说,那是偶然,我说是偶然,是因为管理太死了,永远把
生固定在一个格子间里,给他们自主活动,学生怎么可能自由地生长?这样动员之后,年级组长也能慢慢想得通了。
现在,高三一节课连着一节课还是常态,但课外活动时间是自主的,学生要参加任何社团都支持。像我女儿就是今年在这所学校毕业的,高一高二她都是社团的负责人,到了高三把置转给低
年级同学,她做总顾问,帮助处理一些难解的问题,参加要的比赛。高考之,她还代表学校参加了朗诵比赛。其实对于精力充沛的孩子来说,有喜欢的事情做,一忙起来,心里而能少了很
多困惑。
但是,并是所有学校都能做出改变,甚至很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的严性。记得2022年时,为了了解边境县市学校的心理健康务状况,我密集走访了七所学校,发现很多学校都没
把心理健康列入常规教学。有的学校因为经费足,没办法置心理老师,就让班主任、甚至是音乐老师来兼任;有的经济条件好一些,有一两心理教师,但心理健康课是开的,只是把
础读本发给孩子;还有的为了应付政教处的检查,就随意把一间教室挂上牌,充当心理咨询室。
我们学校虽然做了一些调整,在心理老师这一块也已经置充足,但一直以来,我们很焦虑的一件事情是,极端事件发生之后,校园表面上会很快从恐慌恢到平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事
情真的过去了吗?会会只是表现出「正常,内心其实留下了创伤?
现在我们的处理方式是,事发24小时之后,让心理老师走进班级,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老师会有一整套疏导的话语,目的是告诉学生,人的成长中会有各各样的经历,但管遇到什么,
要学会放下离开的人,放下困惑、焦虑与恐惧。
想象到的是,现在的学生表现得比老师还要冷静和坚强。象最深的是第二例那团支书离开之后,我们和家长一起去宿收拾遗物,宿学生仅忌讳,而且还帮忙整理,家长收拾完临走
的时候,学生还提醒,团支书养了一盆小小的太阳花,让家长别落下,一起带回家。
对于个别与离世学生交往密切的朋友来说,受到的影一些,会要求回家休息,但待个两三天,学生也就感觉可以把这件事撂过一边去,回来投入正常的学习。一个女生曾请假了一周,当时她
还在读高一,我们甚至很担心她会会因此休学,但是一周回来之后,我们看到她跟同学又说说笑笑了,派出所一次找她核实要的笔录,她也表现得很冷静。
我们想过多打扰学生,但又担心他们的心理。偶然聊起的时候,没想到学生过来安慰我们,说老师要纠结想太多了。他们一致的口号是,管昨天是悲伤还是快乐,都要往看。他们要继
续走下去,因为他们还有明天,还有高考,还有未来。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2146.html
Sat, 12 Oct 2024 12:25:58 +0000
--
Mobot
[continued in next message]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